28 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随文认识“甚”等7个字。会写“久、至、死、乎”四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意思。
3、学习课文第一段,体会小鱼的多和 可怜。
4、培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边读边想,认真倾听的习惯
我们学校近8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又加上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环境较为复杂,学生天天耳闻目染诸多不良的倾听习惯。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一定的见解,也乐于与人交流;一部分学生只能初步认识一些客观事物,用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连朗读课文都有困难。从学生课堂倾听习惯上来看,学生在课堂上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认真倾听同学、老师的讲话以至影响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体会小鱼的可怜。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送来了一个礼物(出示小鱼的剪纸)你们看,这是小鱼。小鱼的家住哪儿呀?
生:大海里。
师:是呀,可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是《浅水洼里的小鱼》,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
生:小鱼为什么住在浅水洼呢?
生:什么是浅水洼?
师:看看图,猜一下吧。
生:沙滩上小小的水坑就是浅水洼。
师:是呀,不仅是沙滩上的水坑,马路边,小河的水坑也都叫浅水洼。(板画水洼线条)浅水洼里的水很少很少,谁来读课题(指2个人读),大家一起读。
生:浅水洼里的小鱼。
(在指导读课题时,创造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的做到走进文本,更好地感悟文中的真意。用颇具语文艺术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指向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指向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升。通过几句看似无痕的评价语,让学生自己学,跟学生学,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同时,提醒孩子注意回答问题时要声音响亮,从而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
二、通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你们题目都读得这么好,课文一定也能读好。读书之前,老师想提两个要求,请看屏幕(师在屏幕前,目视学生,用手示意看文字)。
出示课件, 1.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课文,动手圈划。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现在我可要考考大家了。(出示生字词课件,指名读)
甚至 蒸干 干死 继续 在乎 叨念 成百上千,忍不住
生:甚至,蒸干
师:发现读音上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都是翘舌音。
师:说对了,一起读两遍。
生:干死,继续,叨念
师:平舌音也读准了,大家一起两遍。
生:在乎,成百上千,忍不住
师借机指导“乎”的读法,在乎读轻声。
师:你们词语读得这么好,引来了一群生字小鱼,他们说,如果你能把我拼出来,我就给你们表演个动作,好吗?
(指名读音节,其他同学跟读,拼一遍读三遍。)
师:真厉害啊,生字小鱼说,现在我把衣服和帽子脱掉,你还叫得出我的名字吗?
(开火车读生字,其他同学跟读。)
师:都叫对了,你们肯定有好办法把他们记住的,你是用什么办法把我记住的呢?
(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师:你们的办法真不错,生字小鱼又说,你是不是也能帮我找个朋友,或者用我说个句子呢?(学生组词,造句。)
师:说的太好啦,生字小鱼一高兴,躲到课文里面了,你们还能读好吗?请几个小朋友来试试看,其他小朋友要竖起耳朵,认真听,边听边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借机讲解:继续(古人说“续”,“继”也,绞丝旁,就和丝线有关,古时候表示把断的线接起来,现在也有接下去的意思。现在我们“继续”,读课文)读句子“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在乎,再次强调轻声,
师:你能不能说说,平时,谁在乎你?(生回答。)像爸爸妈妈这样把你放在心上,就叫——在乎。那文中谁在乎小鱼呢?(小男孩),因为在乎所以他不停的捡鱼扔鱼,还不停的说——齐读“这条在乎,这条……”。
出示卡片“叨念”,像小男孩这样心里想着,嘴巴也说着,叫“叨念”,反过来读意思也一样,读成“念叨”。
师:读到这里,我们把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你们看,老师把刚才的发言合起来,就是整个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我在海边散步时,见到(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一个小男孩(在乎)这些小鱼,把他们(捡起来扔回大海) 。
(新课标中指出,从二年级开始要逐步培养孩子整体感知全文,了解大意的能力。对自读课文提出明确的要求前后,及时提醒同学要注意倾听,听完后及时追问,可以有效得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多可怜的小鱼,多有爱心的小男孩啊!到底有多少鱼,被困在浅水洼里?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鱼多的句子。
生: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师: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几百条,几千条。
师:你说的很对,不过我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够找出其他的词。(生找不到时,师范读,重读“也许,甚至”)板书(也许,甚至)
生:也许……甚至
师:沙滩上有多少鱼,有去数过吗?没有,所以这里只是猜测,所以用了个词“也许”,“也许”也就是“可能”。
师:浅水洼里的小鱼,可能达到几十条,也可能更多,达到了几千条,所以又用上一个词“甚至”——甚至更多?
师:我们生活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我们今天到操场看表演,操场上的人太多了,也许——,甚至——。公园里的花真多呀,也许——,甚至——。
师:明白了这两个词的意思,现在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指名读(读得好的),师评价:小鱼真多啊。同桌一起读,评价:小鱼更多了。小组读,小鱼越来越多了……我们一起读,小鱼实在太多了。
师:这么多的小鱼,现在遇到什么困难了呢?
(课件出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生齐读。
师:小朋友,你们看,(出示“蒸”),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生:我想到沙滩很热,小鱼很难受,水快要干了。
生:我想到家里正在蒸饭。
师:是啊,你看这个蒸字,(讲解蒸字的构造)你看这个蒸字这个草字头就是盖子,这些是小鱼,一横就是蒸笼,火在下面烧啊烧啊,热不热?
生:热。
师:是啊,而这时(点击太阳和沙滩出现)沙滩上太阳越升越高,阳光越来越强,沙滩越来越热。如果你是浅水洼里的小鱼,你会感觉怎么样?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式,减轻孩子的负担。生字的出现时同课文的出现同步进行,学生朗读过程中发现有不准的字音再重点出示拼音,引导读准。出示生字的演变过程,找出源头,帮助学生识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汉字的喜欢和兴趣。同时采用谁来夸奖夸奖,让孩子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
生:太阳很热很热,我想回大海。
生:我觉得很难受。
生:我快要干死了。……
师:是啊,鱼儿离不开水呀,而这时,火更大了,沙滩更热了,水洼里的水已经很少了,(蒸字变大,音乐出)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小鱼在哭喊什么?
生: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啊?
生:救命啊,我不想死。
生:我是不是要死在这里啦。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
师:是啊,师引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谁再读。
师:我听出了,你的着急和伤心。大家一起读。
(要让孩子真正走进故事,就一定要让小鱼先游进他们的心里,让小鱼成为他们抹不去的牵挂――这些小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呢?课文的第1自然段较为详细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情境和起因。阅读这一段的关键是让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世界,去真切体会小鱼的处境。只有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小鱼危险的处境,才能更好地理解小男孩的举动,也才能感受到小鱼生命搁浅迫切需要帮助的内心世界。本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了语文特有的三种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一是通过引导学生咬文嚼字,通过抓住蒸”字的教学,我从字形上做文章进行分析,再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感悟,让学生感受到小鱼的难受及所面临的困境。二是让学生展开形象化的想象,揣测小鱼会怎么说,怎么想,来体会小鱼的心情;三是通过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再现情境和表达感情。)
四、复习巩固生字词、指导写字
师:多可怜的小鱼呀!面对危险,它们一起写了封求助信,可是这些字不会写,你们能帮帮忙吗?(出示课件田字格的生字“久、至、死”“乎”)。
生:至的撇折和竖是压线笔,最后一横要写长。
生:死的最后一笔要写在竖中线上。
生:久要写在正中间
师:你们提醒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写写吧,腰挺直了,抬头挺胸,做到三个一,注意一笔一划慢慢写。
师:这么快就写好啦,谁来点评点评呢。
师:都写的这么好了,那我们一起把小鱼的信读一读吧。(生读)现在我们帮小鱼把求助信发出去,有没有人来帮忙呢,小鱼的命运怎么样,(板书?)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学完课文再次复习生字,把要求会写的字巧妙的设计成写求助信,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