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灰雀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灰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悟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引导质疑,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理解、爱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人交往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维护他人的自尊心。
2、给别人以改正错误的机会。
3、人类应该保护鸟类等动物。
学习重点: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和方法,阅读的重点应放在理解词句的意思上从而感悟文章的内涵。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还欠缺,让他们坐在那里听讲几乎不可能,这必须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多些视觉材料或图片等形象化的资源。本课跟小鸟联系在一起,这是学生想畅所欲言的,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讨论,朗读等方式让其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重点:
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以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灰雀的经过。
学习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疏导字词,理解文章层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通过读、悟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朗读课文,疏导字词,理解文章层次。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注意“雀”字笔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步”、“胸脯”、“白桦树”、“婉转”、“惹人喜爱”、“面包渣”,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比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竞赛,互相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小结: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
设计意图:只有读通课文,才能谈理解课文。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摹写。
5.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在硬笔书法纸上。。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于今后学习生字。
四、作业设计:
回家与父母共同朗读《灰雀》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2、通过引导质疑,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理解、爱护、尊重。
通过读、悟人物的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理解、爱护、尊重。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对灰雀及小男孩的爱护。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直接导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
小结:列宁在寻找一只灰雀时遇见了捉走灰雀的男孩,经过交谈,男孩受感动,将灰雀放了回来。板书:列宁 灰雀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你了解或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只胸脯是粉红的到惹人喜爱这句)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等。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课件出示(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到面包渣和谷粒这句)
师: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列宁喜爱灰雀?
生:通过每次、都要、经常这些词语能体会到列宁很喜爱灰雀。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读准字音
2、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精读课文,感悟列宁更爱小男孩。
轻声读课文2-10自然段,用“ ”画出列宁说的话,再体会体会列宁的心情。课件出示
学习策略: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学生交流讨论
2.课件出示列宁的话,学生在读中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揣摩它所包含的心情。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们,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课件出示小男孩的话。
a.各自练读小男孩的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学生交流讨论: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引导,在朗读中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理感受。
四、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课件出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而不问小男孩?鸟怎么会说话呢?”男孩放回了灰雀为什么海低着头?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等等。课件出示上述问题
4、学生就其中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即可,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教师小结: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列宁爱鸟但他更爱小男孩;小男孩低下了惭愧的头;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师:让我们为小男孩的改正错误而放声读吧。
7、小结板书,总结课文。板书:更爱 小男孩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提问题,并且把自己的情感通过读表现出来,尊重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
五、作业设计:
续写《灰雀》:后来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发挥你的想象,并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5 灰雀
列 爱 灰雀
宁 更爱 小男孩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本课时,紧紧围绕“爱”字展开即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在体会这三种爱时,让学生区分列宁与小男孩对灰雀的爱的不同,并重点感悟列宁对小男孩的爱。学生在朗读中在讨论对话交流中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感受。但也有以下几点缺憾:
一、指导朗读不及时、不到位
《课程标准》指出要十分重视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朗读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我的这节课有些忽略了朗读这一块,我想朗读首先要做到能与文中人物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一步我完成的较好),其次让学生融入角色,将感情带入文中,激情朗读。这一步我在教学中做的不好,因为我缺乏合理的引导手法,朗读环节还不会采取多种方式教学。这是今后需要不断学习的地方。
二、急走教案,不给学生留更多机会
当我围绕“爱”展开教学到:“在列宁的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合作讨论完成,这一环节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且有的还提的很好,但我没有关注,草草了事,急走教案,剥夺了孩子们发表独特体验感受的机会。
以上就是本人在教学本课以后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不妥之处望广大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