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收集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了解课文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
2、感情朗读,从中体会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分”这一部分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展开叙述的。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学生对于我国的西沙群岛并不了解,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尤其是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海底世界的美丽,海底水产的丰富。
导入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同学们,你们会看地国吗?这是中国地图,谁能说说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指名说说新疆的位置和哈巴河的位置),你们知道吗,在往南走,(师指出西沙群岛的位置)在祖国的南海上离海南岛33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群岛屿如颗颗珍珠,朵朵睡莲浮于万顷碧波上,它就是美丽而又神秘的西沙群岛,它是祖国的南大门,是海防的前沿哨所。板书:富饶的的西沙群岛,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西沙群岛的视频,请同学们一起欣赏,看完后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指名答,总结出: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过渡:欣赏了美丽的西沙群岛风光,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课文是怎样描写美丽的西沙群岛的?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打开课文自读课文,找一找,圈一圈。思考:课文是按着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2、指名回答。(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三、细读感悟
(一)、学习海面(出示思考题,同桌交流讨论、汇报)
自读海面部分
1、 一找描写海水的句子?海水是什么样的?
学生找出相就的句子,适时出示各种颜色的海水图片,相机指导朗读。
2、 为什么海水会有这些颜色呢?请讨论原因。
找学生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出示课件)
过渡:我们欣赏了五光十色的海面,想不想去海底游览一番?
(二)、学习海底部分
1、自由朗读海底部分,看看海底世界都有什么?(课件出示)
指名回答,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2、你喜欢哪种生物?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1)珊瑚(各种各样)
学生找出相应句子读,相机出示各种珊瑚图片。指导朗读。
(2)海参(懒洋洋)
课件出示海参图,指名读,做动作读,体会懒洋洋。
(3)大龙虾(威武)
指名读,读出大龙虾的威武。
说一说威武的意思,让我们再读再体会,男女生比赛读。
3、海底最多的还是鱼,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是怎样的?播放视频,说说你的感受?
(1)指名回答(鱼多,鱼的种类多)
学生找出鱼多的句子,读一读,以多种形式朗读。(各种各样的鱼数不清。鱼成群结对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正如人们所说的,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选择题:
“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
意思是:
① 水和鱼正好各一半。 ( )
② 水很多。 ( )
③ 鱼很多。 ( )
(2)鱼的种类多
学生读相应的句子,课件相应出示各种鱼的句子及图片。
(三)、小组内自学海滩和海岛部分
1、让学生自学,说说海滩和海岛部分各写了什么。(贝壳 海龟 )
2、相机出示海龟,指名读,小组读。
3、海岛部分(海鸟)
老师和学生配合着读好这一小节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树下堆积着——(厚厚的一层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四、总结课文学习最后一节
1、请学生说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2、它的明天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五、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西沙群岛的资料。
2、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请你编写一段西沙群岛的导游词,用优美的语言把西沙群岛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2、背诵你喜欢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