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掌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认识十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犹豫”,”忧郁",”歧视”等词的意思.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使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要关爱残疾人,不嘲笑和鄙视残疾人.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因为文章的语言质朴简单。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不是简单读读课文就可以理解的。尤其是现在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从小受到爷爷、奶奶、父母的百般宠爱,他们很少知道感恩,也很少会顾及别人的心理感受。如何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和谐共振,实现文心与人心的和谐交融是本课教学需要突破的问题。
教学重点: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理解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学校听课,作为二十一小的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表示?
(真懂礼貌,同学们用掌声欢迎前来听课的老师,老师从你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真诚与热情。)
二、复习生字词
1.认读: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姿势.
2.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三、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内交流”导学案”.
积极发言,认真倾听.
小组交流时间:6分钟
四、细读课文,感悟“掌声”的含义。
(一)前后对照,感受小英的变化。
1.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小英原来什么样?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总是”、“默默地” 意思,体会小英的忧郁、自卑。
(3)指导读出小英的忧郁、自卑。(“默默地”、“不愿意”两个词声音稍微低些。)
2.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边听边想:小英现在什么样?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忧郁”、“… …”的意思,体会小英的活泼、自信。
(3)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出小英的活泼、自信。
3.小结:对比的写法,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二)品读重点,感悟掌声的内涵。
1.默读第4自然段。
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掌声的语句。
画好后读一读,两次掌声分别什么样?
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相机出示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及表示掌声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1) 体会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理解“热烈、持久”的意思。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英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英矛盾、无奈、痛苦的心理。
理解、体会第一次掌声的含义。(对小英鼓励、尊重与支持)
•引读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2)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交流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对小英的夸奖、赞美与肯定)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英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英内心的感激之情。
•引读第二次掌声的句子。
4.唤情引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
5.引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三)激情诵读,深化掌声的作用
1.指名朗读英子的来信。
2.引读最后一自然段,领会掌声的内涵。
四、回归整体,升华“掌声”的含义
1.看板书总结,拓展掌声的含义。
2.配乐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升华掌声的内涵。
五、作业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特地奉献给九岁到十三岁的小学生的,它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记述了发生在四年级学生中一百个动人的故事.请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与同学们说说你的读后感受。
板书设计:
29、掌 声
忧郁 自卑
活泼 自信
教学反思: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教学目标后,便从以下三个环节来设计、展开课堂教学的。
一、以读为本,抓住“掌声”这一线索,提出问题,开展阅读教学。
二、引导学生边读边思,理解两次掌声的不同。
本文的教学难点就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我利用学生以往学习的经验,让学生思考通常残疾人对自己的残疾是怎样的,同时又提出课文为什么说第一次掌声使英子流泪、镇定,引发了文本和生活经验的冲突,使学生的内心涌起同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文寻找答案,从而对第一次的掌声有了理解:
1) 掌声给英子增添了勇气和力量。
2)掌声让英子受到鼓励。
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作为低年级的学段,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不够充分,受限于文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力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并有效的落实。
教学完这篇课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上好新教材不容易。尤其像《掌声》这样的文章,能做到难文浅教,需要老师潜心钻研教材、从学生学的角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