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本课的“断、楚、孤、帆”4个新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通过朗读和想象,理解“孤”“回”等字在诗歌中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3、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三年级学生对古诗的接触相对较少,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忽略。另外,有些字词在古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不大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的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
学会“孤”等生字,理解“孤”、“回”等字在诗歌中的意思,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有关天门山的自然风光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2、指名学生交流感受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4、走近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诗歌,认准生字
2、出示诗句,指名读写生字并组词
3、出示停顿,教师配乐范读
4、同桌互读,练习停顿
5、个别朗读,掌握停顿
6、齐读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意
1、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板书:理解诗意)
2、交流疑问
3、全班讨论交流,明确诗句意思
4、欣赏图片,引导背诵(板书:读出感情)
5、师生共同作画
四、体悟情感
1、想象说话:假如你是李白,你面对这么雄伟壮丽的景色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2、交流:诗歌表达的感情
五、归纳整理
指名回答:朗读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六、拓展延伸
1、个别朗读搜集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
2、PPT出示诗句及对应的图片
七、课堂检测
完成《导学案》的“检测训练”。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教师: 学生:
读准节奏
理解诗意 天门山简笔画
读出感情 孤 断 楚 帆
《望天门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断、楚、孤、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望天门山》。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学会如何朗诵诗歌。
自主学习:
1、我知道李白的很多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
2、我能正确认读新的生字朋友,并将它们写得既工整又漂亮!
3、我能借助注释和古诗插图理解他们在古诗中的意思。
天门中断( )楚( )江开
孤( )帆( )一片日边来
4、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并读出节奏。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
反复诵读,想想:诗的大致意思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整理:
朗读诗歌的方法:
检测训练:
1、形近字组词
楚( ) 孤( ) 帆( ) 断( )
禁( ) 孔( ) 帜( ) 继( )
2、根据诗意,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 )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 )
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悠悠驶来( )
3、《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大诗人( )的作品,描写了天门山( )的景色。抒发了作者( )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