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读通课文,读准生词,理解“奚落”等词意,了解课文大意。
2.围绕“奚落”一词,研读故事的前半部分,感受陶罐的谦虚与铁罐的骄傲。抓住故事中角色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读好对话。
3.模仿故事的写法,围绕“奚落”一词,创编故事。
三年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课内外阅读量,尤其喜欢读童话故事,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其认知水平也比较浅显。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
本组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本单元教材以“阅读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会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这一主题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学生已能通过阅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懂得了故事中的道理。但在前两课学习中,学生的朗读还存在一定问题,不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最佳效果。阅读的方法上还需老师进一步指导。针对学生学情及年龄特点,结合《陶罐和铁罐》一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朗读与阅读方法指导与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与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中感受故事人物形象,领悟寓意,习得阅读方法,拓展思维训练。
教学重点:围绕“奚落”一词,研读故事的前半部分,抓住故事中角色的神态和说话的语气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奚落”的意思。
一、谈话揭题,激趣读文。
1.导语:今天,刘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陶罐”,另一个是“铁罐”。(板贴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和词语)
2.这个故事就以两个主人公的名字为题,我们一起来读读:陶罐和铁罐。
3.质疑: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的知道是什么呀?
4. 过度:是呀,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5.出示读书要求,指名朗读:
我能做到:
1.大声朗读课文,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轻松自然的谈话导入,板贴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走入故事情境,激起学生朗读故事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2. 评读:孩子们朗读课文真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你们是否会读了呢?
3.检查词语。
谦虚 和睦相处 光洁 朴素 价值
骄傲 奚落 傲慢 恼怒 相提并论
指读———男女生分组读———读着这两行词,你们发现了什么?
(分别写陶罐和铁罐)。
4.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1)故事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事呢?让我们借助课前的预习单来说一说。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 )的铁罐常常( )( )的陶罐。后来,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许多年后,人们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陶罐还是( ),而铁罐已经( )了。
(2)指名交流,点评好的用词。
(3)同学们读懂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老师在批预习单时,发现“谦虚”这个词的书写有点问题。出示问题作业,指出问题。
(4)指导书写:谦虚。“谦”强调左右结构。言字旁写在左半格的中间,点挑在肩上,右边横画之间写平衡,撇短,捺舒展。“虚”左上是个虎字头,斜撇舒展开,业字靠右一点。范写——练写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第二学段的识字和阅读教学目标中分别提出:“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师将课的教学延伸到课前“预习单”的设计,引导学生自学词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以此掌握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学路,教学“谦虚”这个词的书写,可谓是做到“以学定教”。)
三、研读1——9自然段,理解“奚落”。
过度: 同学们读通了故事,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就去读读故事的前半部分。
(一)引读故事开头,引导质疑。
1.先请个同学来读一读故事的开头。看到故事的开头,你有没有问题想问一问?预设:“奚落”是什么意思?铁罐怎样奚落陶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同学们的问题都是围绕“奚落”这个词提出来的(板贴词语)。课文的小泡泡也引导我们去思考呢?“奚落”什么意思?我们可以接着往下读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所疑问才去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这个小环节教师紧扣“奚落”这个关键词,以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且把学生的问题与课文的“小泡泡”进行有机的整合,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意识,也是指导学生借助课文的小泡泡进行主动阅读的方法渗透。)
(二)研读语言,理解“奚落”。
1.接下来,就请同学们默读故事的2——9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
2.交流句子,出示铁罐说的4句话。现在你能大致说说“奚落”什么意思了吗?
3.小结:奚落就是用尖酸刻薄的话语去嘲笑他人。
4.过度:铁罐到底是怎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嘲笑陶罐的?让我们仔细去读读铁罐说的话。
5.借助 “课中学习单”的第二题,自主学习铁罐说的话。
6.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
▲第一句:坚固 易碎 傲慢
看图,你发现铁罐傲慢的神情了吗?(叉着腰、挑起眉、挺着胸,翘着嘴)
谁能带动作读读这一句——齐读。
▲第二句:了不起 懦弱 轻蔑
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眼神、表情更丰富点,再来读读。
你们觉得陶罐懦弱吗?结合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看到自己的短处,谦虚有礼)。
▲陶罐的争辩让铁罐变得恼怒了!指读第三句
▲第四句:了不起 非常看不起 狂妄自大
7.小结:孩子们读懂了铁罐说的话。从他说的话中,我们发现铁罐始终仗着自己的长处,用很不友好的话语嘲笑陶罐的短处,这就是铁罐对陶罐的奚落。(板书:长处 短处)
8.练习分角色朗读
(1)老师看到你们读得那么好,也想来当一当铁罐,谁愿意跟老师合作。
(2)评读(加上表情动作)。咱们交换一下角色,你们来读铁罐,老师读陶罐的。
(3)同桌合作读。待会儿,老师请读得好的孩子带上头饰来演一演。
(4)请同学戴上头饰演读。
(设计意图:“三分文章七分读”,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了自由默读、运用“学习单”品读、分角色演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在读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内容、悟出道理。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展开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读后表达自己的认识、交流相互的感想,享受阅读的乐趣。)
(三)创设情境,想象说话,明白寓意。
1.听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国王御厨里的锅、碗、盘子们都忍不住了,纷纷要发表自己的意见……(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
铁锅大哥第一个站起来说……
筷子也站起来说……
盘子小妹有点着急了,它说道……
2.关于这个道理,我们在二年级的成语故事中已经读到过了。
出示: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3.孩子们从故事的前半部分,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故事的下半部分内容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品读。
(设计意图:紧接着分角色朗读,教师把握好时机,巧妙地设计说话练习,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以国王御厨里的锅、碗、盘子等角色与陶罐、铁罐展开对话,自然地将故事寓意的揭示融合与说话过程中,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道理,真正将故事内容内化在学生心中。)
四、模仿课文,创编故事。
1.接下来,刘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新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孩子在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模仿着来编的。故事题目是铅笔和钢笔。故事开头说:“星期天,我正在认真地读书,忽然听到文具盒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我连忙打开文具盒一看,原来是一支钢笔正在奚落一支铅笔。”钢笔会怎样仗着自己的长处奚落铅笔,铅笔又会怎样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表现出谦虚和友好呢?刘老师请咱们班的孩子想象着编一编,好吗?
2.出示故事,模仿创编:
铅笔和钢笔
星期天,我正在认真地读书,忽然听到文具盒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我连忙打开文具盒一看,原来是一支钢笔正在奚落一支铅笔。
“ ”钢笔傲慢地说。
“ ”铅笔谦虚地回答。
“ ”钢笔更加骄傲地说。
“ ”铅笔争辩说,“ ”
“ ”钢笔发怒了,“ ”
铅笔不再理会钢笔。
……………
3.孩子们在自己编故事的过程中,再一次明白了奚落的意思,这个新故事会有怎样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呢?等到下节课,我们学完了课文,再继续去创编好吗?
4.学习这篇课文的样子,我们还可以创编类似的很多故事,比如:大树和小草
花和蝴蝶 老鼠和猫 眼睛和鼻子 …孩子们有兴趣可以自由想象着编一编。
(设计意图:模仿课文形式创编故事,是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奚落”一词,也是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这种编故事的思路,更是较好地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相结合,点燃学生写作的灵感火花,把写的训练落实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写,读写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