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找骆驼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本班学生在经过了三个学期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并且通过上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我班学生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或表演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部分学生有畏缩情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缺少自信心,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但是,由于身为新教师,还未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对于课堂中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积极改进。
重点: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难点: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捧起你们的课本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词语学习情况。
3.读完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
(二)明确学习要点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3.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研读课文,探究讨论
(一)研读“骆驼的特点”
1.首先,让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先读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想: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用波浪线画出。(划好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交流。)
2.我看到同学们交流的很热闹,一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是谁说出了骆驼的几个特点呢?老人说出了这只骆驼的哪些情况呢?板书:左脚跛,左驮蜜右驮米,缺了牙齿。
3.商人听到老人说出骆驼的三个特点后心情如何?从哪看出来的?具体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呢?
4.那么你们能把这个词读得让老师听出商人的高兴吗?再高兴地读一遍——对极了
5.现在老师请同学们演一演老人和商人。
6.对于骆驼的特点,老人说得是既具体又全面,然而又说骆驼去哪儿了,他也不知道,难怪商人愤愤地说——(齐)“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过渡: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吗?现在该研究什么了?问题二的答案在课文的哪个部分?
(二)探究“如何知道骆驼的特点”
1.谁来说说这段话应该怎么读呢?
2.什么叫“不紧不慢”呢?
3.现在就请你们【自由读】,读出老人的不紧不慢。读完后,请大家用横线画出老人看到了什么,用波浪线画出老人通过这些现象知道了什么。
4. 我现在想请两个同学,谁来说一说老人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老人通过这些现象知道了什么?
5.同学们画出的句子和老师屏幕上的是不是一样呢?现在我请男生读“看见”的内容,请女生读“知道”的内容。
6.那商人最后找到骆驼吗?你们是从哪里发现的?
四、课外拓展
1.那商人找到骆驼后,心中会怎么想,对老人会说些什么?
2.既然大家都知道要多动脑筋,那老师来夸夸你们,大家都像老人一样聪明。
3.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4.最后,我们再来分角色读一次课文,一二组读商人的话,三四组读老人的话,旁白由老师来读。
五、作业设计(出示课件)
六、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看见 知道
脚印右深左浅 左脚跛
路上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树叶上有牙印 缺了一颗牙齿
用心观察 认真思考 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