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师出示“罐”字卡片,学生齐读。
2、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呢?(生答: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3、师小结:陶罐就是用陶瓷做的罐子,铁罐就是用铁做的罐子。其实不管用什么材料制作罐子,他们的作用都是用来盛东西。陶罐和铁罐因为制作成分的不同,导致他们不同的优缺点,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优缺点吗?(课件展示陶罐与铁罐,并出示表格。教师板书:铁罐
坚硬 易氧化;陶罐 易碎 不会被氧化)
4、课件出示资料: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化成粉末。
5、教师小结: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与铁罐的优缺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6、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围绕铁罐与陶罐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
1、教师:请同学们默读1-9自然段,拿出笔,一边读,一边画出陶罐与铁罐的语言。铁罐的语言画“——”,陶罐的语言画“﹋”。
2、师检测:抽一生分别读出陶罐与铁罐的语言。
3、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同桌分角色朗读。
4、教师:在刚才的分角色朗读中,同学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板书:傲慢无礼 谦虚有礼 不懦弱)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一个怎样的铁罐?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你能读读这句话吗?
5、同桌再次分角色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
6、抓住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出示填空练习
②指名朗读这些句子。(教师指导:怎样读出傲慢?怎样读出更加轻蔑?怎样读出恼怒?语气、表情、声音等)选中等生指导。
③派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分角色朗读。不读提示语。
④同桌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
⑤全班男女分角色朗读。(男同学站着读,女同学坐着读)
7、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礼)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那么,铁罐为什么对陶罐这么傲慢无礼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配乐:时间一天天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宫殿倒塌,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灰尘。许多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听——(事先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接下来的故事。)
2、教师导读: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0——17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
3、指名反馈。
陶罐: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铁罐:影子也没有见到。
4、同桌讨论:铁罐到哪里去了?
5、集体交流。
6、教师过渡:曾经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如今,发现铁罐不见了,陶罐却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反馈,教师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关心的语句)
8、教师:透过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子?
9、教师小结:这就是陶罐讨人喜欢的地方。之前,铁罐奚落陶罐时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他讲道理。现在,当他自己重见光日时,不计前嫌,依然关心铁罐。
1、教师:同学们,此前铁罐傲慢的原因是什么?
2、教师追问:它有想过自己多年后会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吗?
3、教师小结:你看,这铁罐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却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还拿自己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比,的确不应该。
4、那么,陶罐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吗?从哪儿看出来?
5、教师小结:陶罐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仅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6、师问: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什么?(同桌讨论)
7、指名反馈。
1、指名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找一找同学的长处。
3、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同学们应和睦相处,互相取长补短。
1、找学习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