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狮子和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并运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的方法;将段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两次拓读,感受寓意的多样性,学习更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
本文是一个寓言故事,浅显易懂,明白如话。三年级的学生拿到手,百分之八十,甚至百分之九十自己能够读懂,如果再引导学生逐句、逐段地去问为什么、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那是对学生生命的极大浪费。
怎么办?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尝试以连接语为依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实践两种阅读方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自然段意思;串联自然段段意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拓读两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并学习更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自己的阅读体会,从而让学生得到更有效的提升。
1.揭题,板书课题,读题。
2.读连接语,明确学习任务。
①认真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②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篇课文联系起来,想想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陶罐和铁罐》我们还没有学,第三个问题我们暂时没法解决。这节课,我们来完成前两个任务。
1.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逐段检查课文朗读,随机正音,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第三、四、五、六自然段意思。
(用投影出示学生的学习结果:欣赏、抱怨、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4.借助这些关键词句,串联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课件出示连接语,明确第二个任务。
2.默读课文,把体会用一句简短的话写在课文的最后面。
3. 小组合作交流寓意。
4.交流寓意。
(一)拓读一
1.屏幕出示《鹿的角和脚》。请大家认真默读这个故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默读文章。
3.交流发现:
(1)同一个故事,用了两个不同的题目。
(2)这里直接写出了寓意,课文没有写出寓意。
(3)与学生写的寓意对比,体会表述的完整,读寓意,积累。
……
(二)拓读二
1.屏幕出示《牡鹿》。
2.师讲授:牡鹿指雄鹿、公鹿。因为这是100多年前的古文,不好读,先仔细听老师读。
3.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通古文。
4.师读课文中的句子,生找到相对应的古文来读,检查是否初步理解:
第一句: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伊(yī)方郁(yù)间,有虎骤(zhòu)至,鹿大惊,奔走绝速,虎不能及。
第二句: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
迨(dài)入深林,角梗于树枝,几为虎所获。
第三句: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鹿乃自悔曰:吾重吾角,吾角几杀我;吾轻吾足,吾足实生我。
5.出示注释,理解:
故天下之物,惟实用者,斯可贵。
6.与板书中学生的体会对比,体会表述的简洁,读寓意,积累。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狮子和鹿》、《鹿的角和脚》、《牡鹿》这三个题目,哪一个最适合这则寓言?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