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风筝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放风筝和做风筝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3.研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快乐的情感。
4.学会运用动作表达人们不同的心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来感受这份心情仍然比较困难。
1.正确朗读课文,会写“磨、丧、命”等生字。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作者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
3.学会运用动作表达人们不同的心情。
1.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时节,你们最想做什么啊?你们放过风筝吗?那你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以前的小朋友也很喜欢放风筝呢。 出示古诗《村居》,会读吗?(学生齐读)这里的纸鸢就是风筝。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贾平凹爷爷写的《风筝》。
1.板书课题,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看老师写课题。看,“筝”的部首是——竹字头,因为风筝是用竹子做的。中间的横要写得长,出头才行。
2.读课题。对,是轻声。你们喜欢风筝吗?那让我们用喜欢的感情读一读课题。
1、同桌合作学习词语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完成了吗?那好,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先请大家将你划出来的词语读给同桌听一听。
2、老师也整理了一些词语,我请同学来读读。(分组出示词语)
(1)多媒体出示字词:
A 憧憬 凌空 田埂
(指生读,你有什么发现吗?这组红色字体的生字都是——后鼻音。一起读。)
B 倏地 磨坊 (指生当小老师领读)
(强调“倏地”的读音,读轻声,结合课文语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强调“磨坊”的磨多音字,请生组词;根据图片理解磨坊的意思;“磨”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跟老师书写“磨”,在作业纸上认真写两个,平台上展示,同桌互评)
(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足安)
C 翩翩飞舞 垂头丧气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四字词语,表示动作和神情,边读边演一演)
3、齐读词语。
师过渡:同学们的字词预习的真不错,那这个问题思考好了吗?
课件出示:这篇课文围绕着风筝写了哪几件事?(指生回答)
根据回答板书: 做 放 找
师:这风筝带给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请大家拿出课文纸,自由地读读课文,从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出示第一段)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写到: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快乐)
师:请同学们默读2、3两个自然段,让我们走进他们中间,一起去分享一下他们做风筝和放风筝的快乐吧。请找一找写出作者快乐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再读一读。(生交流后幻灯上将重点句子用横线划出)
1、感悟快乐 过渡:风筝带给作者的快乐还真不少,那他又是如何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我们的呢?请同学们挑选你喜欢的句子认真读一读,再体会一下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份快乐的呢?
(1)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侧重引导抓住“精心”和“憧憬”两个词语去感悟。)
预设:
① 生:我从“精心”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他们做风筝时一定是很仔细,很认真的, 他们一定想做一个很漂亮的风筝,所以做风筝时心里很高兴。
师:你真会读书。那你知道他们是想做个什么样的风筝吗?
生:蝴蝶样的。
师:对,课文中告诉我们了呢!如果是你,你想做个怎样的风筝? (很漂亮的风筝,能飞得很高的风筝……)
师:大家的愿望都很美好呢?像这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我们就叫——憧憬。 带着这样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去做风筝,自然是快乐的呢!你能读出这份憧憬吗? (指生朗读——齐读)
②生:我从“憧憬”和“希望”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他们做风筝时的快乐。“憧憬”是向往的意思,他们心里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就会很快乐。
师:那你们觉得他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啊? (希望我们的风筝做得很漂亮,希望我们的风筝飞得很高……)
师:那你能读出这份憧憬和快乐吗?(指生读——齐读)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预设:
①生:我从“依然”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他们原本想做个蝴蝶样的风筝,结果却做得什么都不像了,但他们依然快活,说明他们的心情没有受到影响。
师:你很会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呢!那请你把他们的这份心情读出来吧!
师:不仅仅是喜欢,这样吉祥的名字说不定还能带给他们——幸福!也请你把这幸福读出来!
② 生:我从“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风筝上”感受到他们的快乐。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风筝上说明他们还是很满意自己做出来的作品的。
生:写上名字,风筝万一丢了还能找回来。
师:丢了就丢了呗,反正也做得不好看。
生:那不行,这是他们自己亲手做的。
师:看样子,虽然这风筝什么也不像,孩子们却也是舍不得的。那究竟是为什么呢?不就一个风筝吗?
生:这个风筝里面有他们的憧憬和希望,还有快乐、幸福。
师:是啊,虽然做好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那里面有着孩子们的快乐、憧憬和希望,寄托着孩子们的幸福。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预设:
①生:我从“凌空飞起”感受到了他们放风筝时的快乐,风筝飞上天空了,他们肯定很高兴。
师:你已经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了。自己做的风筝真得飞起来了,没理由不快乐。此时的孩子们脸上一定洋溢着快乐。那他们又是如何把风筝放起来的呢?
生:(一边说一边显示动词)他们相互配合把风筝放起来了。
师:多么熟练的动作,多么默契的配合。几个简单的动作,风筝就乖乖听话了。这风筝啊他们肯定已经不止一次地放飞了。这不禁让我又想到了那首诗——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多么无忧无虑啊,一起读。
(4)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预设:
①生:我从“快活地喊叫着”“拼命地奔跑”中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他们看到自己的风筝越飞越高,就特别兴奋,在那大声喊叫着拼命地奔跑。我觉得他们的心情肯定很激动。
师:是啊,“快活的喊叫”声中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激情。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觉得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时,他们会喊些什么啊?(飞起来啦!我们的风筝飞起来啦!再高点,再高点!……)这种快乐是可以通过喊叫和奔跑的动作来传达的。也让我们用朗读把这份快乐传递出来。
生:我还从“越飞越高”中感受到了快乐。他们的风筝越飞越高了,他们就会特别兴奋。
师:“越飞越高”的只是风筝吗?
生:还有他们的名字、幸福、快乐、希望……
师引语:是啊!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希望、幸福也飞起来了,让我们的“幸福鸟”在朗读声中越飞越高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显红动词)简单的几个动词传达的此时孩子们的快乐。所以,动作也能传递情感,透露人的内心世界呢!让我们也试着用上一些动词传达一下此刻的心情吧!
(出示作业纸上的第二题)
1.今天考试考了100分,我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小刚在学校挨了批评,回到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动会上正在进行接力赛,参加比赛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一题写一写,再进行交流。
师小结:看,不同的情境下我们会有不同的动作,而这些肢体语言也会传达出我们不同的心情。
课堂小结
1.(出示课文插图)看,图中的孩子没有任何语言,但他们的动作就已经告诉我们他们此刻的心情是——快乐的。就这样,牵着亲手做的幸福鸟,他们在田野里奔跑,从早上一直玩到了下午,就是——歇不下来。哪怕跑累了——歇不下来;牵风筝的手都酸了——歇不下来;肚子都饿了,还是歇不下来……为什么歇不下来啊?歇不下来的是什么?(快乐、幸福、憧憬、希望……)原来歇不下来的是那份心情。
2、 回读第一段
这份快乐是那么强烈,以至于成年后的作者贾平凹还依然记得——(出示第一段)
可是快乐也是短暂的,这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孩子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