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掌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年级共有学生45人, 全是维吾尔族学生,同学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多数同学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目的明确,上课专心听讲,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问老师,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鼓掌图片)掌声代表着欢迎,饱含着鼓励,相信大家这堂课一定能有很大的收获,上课!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掌声》这一课。齐读课题,
3、有时,看似平淡无奇的掌声,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改变了小英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
4、(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也忘不了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过渡: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英的生活,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前后对照,感受小英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英子,进一步了解她,了解她的学校生活。出示第一小节
1.默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A她很文静,我是读了这个句子知道的——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出示这个句子,评:多么文静的英子!英子不声不响,坐在教室的角落,她希望自己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多么自卑啊!她早早到校,又晚晚离开,生怕引起别人的注意,生怕别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她的内心是多么孤独。
“默默地坐”体会到文静,“总是”体会到与众不同的文静。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早早地就来到教室,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英子生怕被别人看见,害怕别人嘲笑她。
B 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小儿麻痹症、残疾”很可怜,“不愿意”看出很自卑,怕别人取笑。
“落下”就是留下的意思,是啊,可怕的疾病给英子留下了终身的残疾,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和伤痛,让英子失去了灿烂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让她的内心充满了孤独、自卑和不自信,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
2. 出示练习题,引读第一小节:因为英子得过小儿麻痹症,所以——,因为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所以她总是——
(1)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板书:孤独、自卑、忧郁、沉默
(2)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感受到这一点的呢?
(3)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你能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4)指名读。
文章有文眼。本课的题目就是文眼。教学中,我“抓住点,设计线”,从引导学生说说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入手,抓住小英的前后变化,引出小英的信。质疑,
三.学习第四小节
可是后来,就这样一个文静、忧郁的女孩却变了个人似的,变成什么样了?请你默读课文其他小节,找一找。
1、 指名回答,你找到了哪一小节?
2、 出示并齐读第四小节,
3、 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还……她忘记了自己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的英子。
(3)现在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
(4)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
(5)生齐读。
(6)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掌声
忧郁 开朗
鼓励 掌声 赞赏
自卑 自信
爱
作业设计:熟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