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
2、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小孩子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一、猜字导入
1、出示“天、门、山”的象形字由学生猜。(分别板书:天门山)
(1)连起来读——天门山
(2)从“天门山”三个字,想象一下天门山是怎样的?
(3)你们没有看过天门山,就能从“天门山”这三个想象到天门山的样子,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出示“天门山”的注释)
2、公元72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板书:李白)经过天门山,留下了千古绝唱《望天门山》(板:望)
(1)“望”是什么意思?
(2)读课题,读出远看的感觉。(“望”字读得长、重,有味道)
二、初读感知
1、李白望到了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2、师强调“中断”、“至此回”的读音。
3、再指名读,注意朗读节奏。
4、(课件出示划节拍线的全诗)谁根据划分的节奏再读?
三、读诗,感悟美景
1、有点儿“歌”的韵味,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李白的《望天门山》一句一景,就像一幅连环画。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诗中描绘景物的字、词。(板:景)
2、前面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有谁知道“楚江”?
3、(出示“楚江”的注释)
4、同学们,天门山给我们的感觉是高,那楚江给你的感觉呢?用一个字来形容。
5、那孤帆和太阳离作者是?(很远)
6、山高、水广、帆远,这些景组成的图画给我们的感觉是高广辽远的。那咱们在读诗的时候应该把速度放慢一点儿。
四、感悟诗中色彩的鲜艳,明丽。(色彩美)
1、同学们我们欣赏完这幅画的景,让我们再来欣赏这幅图画的色彩,这水是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色叫碧色?
3、这“碧”,像青色的水晶,似绿色的翡翠,难怪诗人对“碧”字情有独钟。你看
a、贺知章笔下垂柳的色彩是“碧”。
b、杨万里笔下莲叶的色彩是“碧”。
c、李白笔下楚江水的色彩也是“碧”,读——
4、一个“碧”字,让景色熠熠生辉。再看,这山是什么色彩?
5、孤帆和日是什么色?
6、同学们碧、青、白,红,这么多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7、是呀!李白望见的显然是一幅美丽的连环画!就让我们读出诗的美丽,注意在读的时候慢中要带着激昂。我们来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三、感受景的动态美
1、有人说,李白就像是一个天才摄影师,如果我们细细感受,这高广辽远、色彩明丽的景,就会发现它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你能找出让你感受到景在流动的字和词吗?静静地默读,画出关键字、关键词。
2、有了这些动词,这幅画似乎动起来了,活起来了!
3、感受“断”“开”体现的江水气势汹涌
(1)先来看“中断”,什么意思?
(2)如果说天门山是砍断的,那砍断天门山的利斧是什么?
(3)从这我们能看到楚江水怎样的气势?
(4)这“断”这“开”,分明让我们感受到了浩荡江水的威力。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4、体会“出”和“来”的妙用
(1)同学们即使是这样来势汹涌的江水,在遇到天门山却也至此回,天门山硬生生地让浩荡的长江水改变了方向,这天门山给你什么感觉?
(2)水是浩荡的长江水,山是险峻的天门山,山水在暗暗较量,读好这个“回”字。
5、那么青山和孤帆,诗人又是怎样把它们写活的呢?两座青山相对而立着,此时此刻的李白,似乎感到两座青山在欢迎他呢,如果说李白是客人,那么青山就是当地的(主人),面对这青山,这绿水,这孤帆,李白会对着天门山说些什么呢?
6、那么李白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7、是呀!这些哪里仅仅是景,这分明还有李白与青山的“情”。(板:情)一起读,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
8、同学们,青山碧色,孤帆日边,这在常人眼里就是一道美景罢了,为什么李白却激动万分呢?(出示课件)老师来告诉你们,年轻的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他觉得实现理想,指日可待。同学们李白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瞧,眼前天门山的美景给了他一个机会,读——
9、同学们,试想此时你就是年轻的李白,你就是志向高远的李白,你乘船而来,只见:楚江敞开胸怀欢迎你,青山伸出手臂迎接你;更有那辽远的白帆奔你而来,于是,你提笔写下了,(配乐)读——
四、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望天门山》
2、收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景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