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品味人物品格。
3、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基础上,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字词的自学能力较强,并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在说话方面,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片段写作已经没有太大困难,为下一步的完整习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朗读感悟陶罐、铁罐的品格。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做人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
2、复习词语。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再次见面,你能叫出他的名字吗?
(指名读第一组词语后,教师引读)这就是铁罐,每当我们看到了他, 就会想到他的—生(齐):骄傲、奚落、恼怒、神气、感到羞耻。
(呈现第二组词语指名读后,教师引读)这就是陶罐,每当我们看到他,就会想到他的—生(齐):谦虚、朴素、美观、价值、和睦相处。
二、品读课文,着力感悟。
(一)指导读好对话,朗读感悟品格。
1、在国王的御厨里,就有这样两个罐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御厨里分外安静,他俩发生了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107页,自由读读2—9自然段他俩的对话,注意他们的不同语气。
(学生自由练读)
2、陶罐第一次被奚落,谁来读?谁再来读?齐读。(朗读技巧:语气要扬上去,要有挑衅的味儿。)
3、第二次,又是怎样奚落的?生自由练读。
铁罐这一次又是怎样的神态呢?(轻蔑的神气)轻蔑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种看不起的语气读出来吗?谁来试试?
谁能读得更轻蔑一些,更看不起一些!(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4、第三次奚落,谁想读?他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怎么样?
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铁罐的恼怒的?这句话的提示语在中间,大家看看提示语前面只有几个字?(两个字——住嘴。)后面还有什么号?(感叹号。)提示语后面的一句也是用什么号? (感叹号。)
从这两个字,从这两个感叹号你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齐读。
5、第四次奚落,谁愿意读?
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注意,铁罐前几次说话的提示语里都有神态描写,第一次是“傲慢地说”,第二次说它带着“轻蔑的神气”,第三次是“恼怒地说”,可是第四次却没有任何提示。大家想一想,这一次他会怎样地说?注意这个时候,他比原来更生气,更恼怒了。(相机板书学生想到的词,并让学生把它带进句子中朗读。)
6、孩子,从铁罐的一次次奚落中,你看见了一个怎样的铁罐?
7、面对如此傲慢,如此无礼的铁罐,陶罐是什么态度?第一次回答(指名读,齐读), 第二次回答(指名读),第三次回答(齐读)。
8、从陶罐的回答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脑海中最先冒出了哪个词?是的,我们看到了一个谦虚、彬彬有礼的陶罐。
(二)分角色朗读。
1、同桌的两个人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陶罐的要读出他的谦虚、宽容,读铁罐的要读出他的傲慢、 无礼,。
2、指名分角色读。
(三)说一说、议一议。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对这两位新朋友已经比较熟悉了,假如让你选一个做朋友,你会选谁?为什么?
2、大部分同学都喜欢陶罐,不喜欢铁罐。那如果铁罐就是你的朋友,你打算怎么帮帮他,怎么劝劝他?相机板书。(长处:坚固;短处:易碎。)
3、是呀,陶罐有陶罐的长处,铁罐有铁罐的长处。大家不喜欢铁罐不是因为他没有长处,没有优点,而是因为—— 铁罐骄傲,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四)了解故事结局,深化主题。
1、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随着时间的流逝,命运最终会如何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10—17 自然段,看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变化?边读边勾画出相关句子。(生默读思考)
2、咱们先来说说陶罐,陶罐有变化吗?(长处:美观、有价值)
3、铁罐呢?为什么连影子也没见到了?(短处:易氧化)
三、续写童话,丰富内涵。
1、是的,当年那个谦虚的陶罐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骄傲的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化为一捧泥土。陶罐看到躺在地上的铁罐兄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孩子们,如果此时铁罐也看到了这一幕,他会怎么想呢?又会怎么说呢?指名回答。
2、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加上适当的神态、动作描写,把刚刚想到的铁罐想说的话写下来。(生写,师巡视指导。)
3、展示,点评。
四、课堂总结
可见人和事物都是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真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更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