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奚落、谦虚、傲慢”等词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2、能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习抓住提示语读好对话的方法。
3、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抓住提示语读好对话,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童话故事兴趣也较浓。《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自读感悟。为此,在设计中,我让学生抓住提示语读好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在表演陶罐和铁罐说话时不同神态、语气的同时,自主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故事所蕴含道理的感受和见解。
一、读题导入
1、读题板题。
2、指导“陶”“罐”写法。
生词检查
(一)出示新词,生自由地读词语。
(二)一生带读词。齐读。
(三)词语质疑。
这些词语当中,有没有哪个词语你不太理解的?学生说,相机板书:谦虚 傲慢 (侧板:奚落 懦弱 轻蔑 )(铺垫:稍后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来一一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解决生字词的读与理解。预设难词,提醒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初读归纳
(一)初读课文。
生词会读了,那么句子、课文能读好吗?(出示:1、请同学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完整。这个故事讲了 的铁罐瞧不起 的陶罐,总是 陶罐。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 ,铁罐却 。)
(二)归纳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一生答,全班补充。
2、方法渗透。
抓住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事物),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这样连着说,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概括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帮助学生学会归纳主要内容,以此渗透方法的指导。
四、精读体悟
(一)铁罐的傲慢
过渡:铁罐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他是怎么奚落陶罐的呢?你能把铁罐的话找出来吗?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这些句子。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1)抓住“傲慢”读好铁罐的话。
(2)方法渗透。抓住提示语里的一个词就能帮助我们读好对话。
过渡:那你能用抓住提示语的这种方法,读好铁罐接下来的话吗?谁来读读第二句。
【设计意图】抓住提示语中的重要词语读好对话,让学生在语气的变化中感悟主角(人物)形象。并渗透方法指导,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1)理解“懦弱”。通过找反义词理解“懦弱”。
(2)通过观察插图,理解“轻蔑”。
(3)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运用找反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观察课文插图,感受主角(人物)形象。在模仿神情中,把演和读结合起来,深化理解。
3、“住嘴!”铁管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抓住“恼怒”读好句子。
(2)去掉提示语,引读对话。
一开始,铁罐傲慢地对陶罐说——
铁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色,说——
这时候,铁罐恼怒啦,喊道——
最后铁罐狠狠地说——
【设计意图】此环节放手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读好对话。添加提示语,或去掉提示语,实则强化提示语的作用。教师的引读提醒学生回顾、注意提示语,并把对主角(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朗读演绎出来。
(二)陶罐的谦虚
1、过渡。理解“奚落”。
傲慢的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铁罐。你现在明白,什么叫“奚落”了吗?(生说)师:是啊,就是仗着自己的长处,用尖酸刻薄的话去数落甚至辱骂别人。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是怎么应对的呢?请你们用波浪线画出陶罐的话。
2、分角色读好铁罐、陶罐的话。
出示对话。(师:一边是傲慢的铁罐,一边是谦虚的陶罐。我们来分角色练练对话吧。同桌之间,一个来演傲慢的铁罐,一个来演谦虚的陶罐。要注意演出他们不同的感觉哦,还可以加上表情、动作。)
3、请一组生演读对话。生评、师点评,指导语气、动作和表情。
4、分大组演读。(读之前,师渲染气氛,帮助学生代入角色)
点评:你们让我看到一个谦虚的陶罐,和一个傲慢的铁罐。
【设计意图】陶罐的形象比较容易把握,通过分角色,让学生进行对比演读,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同时,加上语气、动作、表情的渲染,既激发兴趣,又深入理解了人物形象。
(三)结局揭示
1、了解结局。
年代变迁,时间过去了很久很久,铁罐是不是还像现在那么傲慢呢?我们快速浏览一下10——17自然段,看看故事的结局怎样。
谁来说说他们各自的命运?(生说 板书:有价值 无影踪) 为什么会这样?(铁罐虽然坚固,但是会生锈,氧化,这是他的短处。而他之前看到的只有自己的长处。)
2、感悟道理。
师: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生说)
3、写下感受。
学生写、分享。师:我们阅读,不仅要学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更要学会时刻记下自己的想法,点滴积累,才能有所进步。
归纳:是的,我们阅读,除了要读出自己感受,还要学会写下自己阅读的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学而有思,思而促学。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了解结局,让学生畅谈感受,进而学习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在学习中思考,在阅读中记录,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读思结合、思写结合的习惯。
五、拓展升华
1、总结全文。
2、归纳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整节课所学,既回归童话主题,又归纳本节课所学的阅读方法。
一、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完整。
这个故事讲了 的铁罐瞧不起 的陶罐,总是 陶罐。许多年代过去了,陶罐变得很有 ,铁罐却 。
二、课堂小练笔。
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