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香港,璀璨的明珠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总分总结构
2.能按提示要求,会写符合总分总关系的一段话。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的认知特点,对“结构”的认识有一定难度。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了用思维导图画出每一课的课文内容,对思维导图有一定的了解。
重难点:理解并运用总分结构。
措施:运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支架(思维导图在树状概念图的基础上加上了图画和色彩的元素,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通过白板的交互性功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回顾分享,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在广州生活这么多年了,如果我让你写一篇介绍广州的文章,你有信心把文章写具体吗?
有一些同学很有自信地说有,有部分同学却皱起了眉头,不过没关系,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城市的文章,看可以从中学习到哪些写作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白板的屏幕显示功能,为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
大家看这幅图片,是哪里呢?(香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题目是《香港,璀璨的明珠》,课题后还有四个字——读写结合,说明我们这堂课不但要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学会运用里面的写作方法写文章。
1让学生初步了解总分观察法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请个别学生朗读总起段,思考作者的观察顺序
4.让学生结合图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观察点
我们来看看,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写作的妙计,请一个同学出来打开锦囊(生拉出锦囊图片的内容,全班齐读:要写好文章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总分观察法)我们上到三年级,学过一些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观察的,那什么是总分观察法呢,(出示总分观察法介绍的图片,圈划两个词语“整体”和“局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边朗读边去体会作者是怎么样运用总分观察法的。(全班自由朗读后请一个同学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在第一个自然段中,作者是整体地观察还是局部地观察(第一自然段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是从整体去观察的)
观察这四张香港景色的照片,归纳到相应的相册类别中,并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自然段:(第2段)“买”、(第3段)“吃”、(第4段) “玩”、(第5段) “观”。
从每一个自然段找出一个四字词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2段)“万国市场”、(第3段)“美食天堂”、(第4段) “旅游胜地”、
(第5段) “灯的海洋”。
通过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学习总分观察法
积累课文比喻句和拟人句
我们来着重观察一下“灯的海洋”这幅图片,同学们说说你们看到这幅图片的感受(一生回答“这幅照片的景色非常壮观”)
刚才同学是总体观察这幅图片后得出的感受,我们接下来从局部去观察,读出课文里描写这一部分景物的句子
学习总分结构法
1. 我们接下来看作者给我们带来到另一条写作的妙计,请一个同学出来打开锦囊(生拉出锦囊图片的内容,全班齐读:要写好文章要学会按一定的结构行文——总分结构法)总分结构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我们在这一个单元已经写到好几篇文章是总分结构,这里就不具体去讲了,这里老师通过思维导图把整片文章的结构画出来了,同学们先从总体观察一下这个思维导图像什么?(生答:灯笼)现在请两个同学一起合作,把这篇文章结构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学生填写后如下图)
总分结构法包括总分总、总分、分总三种方式,它不光存在于段与段之间,还存在于句子和句子之间。我们继续看写“灯的海洋”的这个自然段,请同学把找出整个自然段的总起句,并把句中的中心词拖出来(生在第一句中找出“灯的海洋”),接下来,我们把其他句子的中心词也找出来(生找出“港湾里闪耀的灯光”“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高楼大厦的霓虹灯”
1. 请同学一起合作,把中心词填写到总分结构图中(如下图)
小组合作,完成小练笔
看了两个锦囊妙计后,是同学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现在每个六人小组组长拿出老师发的灯笼思维导图,组员一起合作完成这个题目,小组的每个组员在小纸片上写一句话。(白板屏幕显示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