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1.在教授新课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语文,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
2.能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通过朗读来体会个别字词的含义,感受盘古的奉献精神。
2.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神话的魅力。
1.在教授新课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学语文,从而让学生爱上语文。
2.能让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位巨人,被称为是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名认读生词,相机正音。
3.引导学生了解并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指导学生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初步理解中心句中的重点词“创造”的意思,指导书写“创造”。
(二)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围绕“创造”质疑。
2.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
三、顺学而导,解决问题,读懂课文。
(一)解决“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的问题。
1.提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理解“混沌”的意思。
(二)解决“盘古怎样创造宇宙?”的问题。
1.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段落,默读课文,思考相关的问题。
2.读中品词析句,感受盘古的精神与表达的精妙。
(1)学生汇报交流,相机出示下列句子,引导学生重点研读: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①理解“抡”的意思。
②比较“拿”“提”“拎”与“抡”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
③指导朗读,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力量和勇气。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①引导学生读书并有所发现。
②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a.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b.在朗读中,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C.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引导学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开天辟地)
(3)引导学生在读懂第三段的基础上,也用成语概括段意。(板书:顶天立地)
3.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1)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2)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3)指导朗读,把你认为最美的变化说给大家听。
(4)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①师: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②生自由汇报。
(5)配乐,师生配合读。
三、回归整体,升化认识。
(一)面对这样的盘古,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二)朗读、品味中心句。
(三)教师小结。
四、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