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掌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
巩固本课要认的生字词,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和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爱他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环节、 时间 | 教师引导 | 学生活动 | 媒体辅助 | 意图说明 |
一 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2分钟) | 1.分别引导学生用掌声表示欢迎和鼓励。 2.小结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那掌声背后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题,要求整齐一点再读一遍。 | 1.齐鼓掌 ,再鼓掌 。 2.看大屏幕初读课题,看黑板再读课题。 | 课件出示课题。 | 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情趣,悄然走进新课堂。 |
二 巩固字词 (2分钟) |
3.提示大家注意好刚才的字词读音,一起来读一遍。 |
2.全班交流易读错的词语。 3.齐读词语。 | 课件出示生字词。 | 扫清字词障碍,为深入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
三 自由读文 整体感知 (3分钟) | 1.点评,引导学生走进这个故事,按要求自读课文。 2. 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忧郁。) |
2.汇报交流。 |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 体现自主理念,感知全文。 |
四 精读感悟 (26分钟) | 1.引导学生走近人物,感受其性格变化。 (1)为什么说英子是个这样的女孩呢?(指到板书)请找到文中具体描写她的这一性格的句子画下来。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同学读。
(5)要求学生推荐一人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后评价,引导全体学生走进这个自卑,忧郁的女孩,一起读。 (6 ) 点评,过渡:不过后来她变了。具体变得怎么样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了相关的句子画下来。指名读后引导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感悟英子的性格变化。(板书“开朗”和“自信”)。引导带表情读。 (7)点评,过渡:到底是什么让她的性格有如此大转变呢?(板书“掌声”) 2.导入学习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体会英子在得到掌声前的心理. (1)导入“走进”故事会,要求默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并画出描写英子在得到掌声前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巡回指导,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提醒全班学生把两个句子画完整。 (2)引导学生理解英子为什么要立刻把头低下去?小结,反复引读句子一。 (3)引导理解英子为什么要犹豫?小结,反复引读句子二。 (4)让我们再次走进英子的内心,一起读读这两句。 3.引导感悟两次掌声的“内涵”。 (1)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她的内心,假如,英子就坐在我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2)可是,千言万语也不及大家的掌声啊!引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3)引导反复品读“掌声一”。
(7)小结: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路,却走出不一样的心情,这一切都因为那掌声!引导学生男女合作读完二、三自然段。 4.引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内化
| 1.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性格变化。 (1)自由读画出相应的语句 汇报(个人读——交流——齐读)。
(3)想象反复品读画线的重点词句。 (4)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感悟英子的“自卑”,练习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个人读——理解——带上表情齐读)。
(1)按要求画下相应的句子。 汇报句子一:(个人读——部分读。) 汇报句子二:(个人读——把两个句子画完整。) (2)交流体会句子一,抓住动作的词体会英子的内心,反复品读。 (3)交流体会句子二,抓住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理解英子的内心,反复品读。 (4)带上体会齐读二个句子。 3.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内含。 (1) 生甲说——生乙说。 (2)依次接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3)反复品读,体会这一次掌声的“含义”。 (4)接读词语“情绪”、“说得很好”和“十分动听”。 自由发言:生甲——生乙——接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5)感悟这次掌声背后的深层内含,接读“深深地了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体会英子的心理。 (6)交流,突出对比“关键词”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
4.读英子的来信,内化“情感”变化,升华主题。 (1)齐读英子的来信。 (2)同桌之间交流体会——全班交流。 (3)小结板书,和老师互动产生共鸣,概括全文,感悟课题的含义,内化“情感”变化。 (4)跟读爱心物语,赏听歌曲《爱的奉献》升华主题。 | 课件出示句子“她很文静......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课件突出关键词。 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并突出关键词。 课件分别出示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和“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并依次突出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 课件出示描写掌声的句子一,并突出关键词“骤然间”和“热烈而持久”。 课件出示描写掌声的句子二,突出关键词“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地”。 课件出示两句子比较,突出词语“一摇一晃”。 课件出示英子的来信。突出关键词组。 课件出示爱心卡并打出揭示本文主题思想的一段文字,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 学法指导,引导想象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入情境。为进一步感受人物性格变化打好基础。 扣住“变化”,牵引情感,落实目标,也牵出教学过程的思路主线。 聚焦英子上台前的心理,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反复品读,从而为下文感受人物情感的波动做好铺垫。 采用“以读代讲”、“角色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体验。 情景再现,巧妙点题,总结全文,内化“情感变化。 音乐渲染,提升情感体验。 |
五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7分钟) | 1.过渡:文中的同学们用掌声给予了英子关爱,今后你们在生活中又想把掌声送给谁呢? 2.适时点评。小结,过渡:孩子们,掌声是首歌,掌声也是一首的诗,掌声的故事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这是老师感动之余写下的诗句,配乐深情朗诵。掌声还是什么?(板写问号)请帮我想想。接下来请放飞你们想象的翅膀,想好了也可以照样子写下来。 3.交流反馈,点评,小结:掌声的意味如此深远(板写省略号),建议大家为自己的表现想起掌声。 4.布置作业:课后,你想到掌声还是什么,别忘了把它写成一首完整的诗,另外还可以去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
2.欣赏诗句——师生合作完成下一句——放飞想象——动笔仿写。 3.展示创作——全班交流——其鼓掌。 4.记下作业。 | 出示仿写诗《掌声》课件。(配上轻音乐) 课件出示课外推荐阅读。 | 以“说一说”和“仿写小诗”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对“掌声”的感悟,对爱的感受。回扣,落实了本单元的人文专题。 |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读懂这个故事没有什么大困难,因为文章的语言质朴简单。难的是如何促进学生语言与情感的和谐共振,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们,从小受到来自家庭几代人的百般宠爱,他们很少知道感恩,也很少会顾及别人的心理感受。因此实现文心与人心的和谐交融是本课教学需要突破的问题。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环节、 时间 | 教师引导 | 学生活动 | 媒体辅助 | 意图说明 |
一 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2分钟) | 1.分别引导学生用掌声表示欢迎和鼓励。 2.小结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那掌声背后的故事,请大家读读课题,要求整齐一点再读一遍。 | 1.齐鼓掌 ,再鼓掌 。 2.看大屏幕初读课题,看黑板再读课题。 | 课件出示课题。 | 联系生活,调动学生的情趣,悄然走进新课堂。 |
二 巩固字词 (2分钟) |
3.提示大家注意好刚才的字词读音,一起来读一遍。 |
2.全班交流易读错的词语。 3.齐读词语。 | 课件出示生字词。 | 扫清字词障碍,为深入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
三 自由读文 整体感知 (3分钟) | 1.点评,引导学生走进这个故事,按要求自读课文。 2. 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忧郁。) |
2.汇报交流。 |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 体现自主理念,感知全文。 |
四 精读感悟 (26分钟) | 1.引导学生走近人物,感受其性格变化。 (1)为什么说英子是个这样的女孩呢?(指到板书)请找到文中具体描写她的这一性格的句子画下来。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同学读。
(5)要求学生推荐一人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后评价,引导全体学生走进这个自卑,忧郁的女孩,一起读。 (6 ) 点评,过渡:不过后来她变了。具体变得怎么样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了相关的句子画下来。指名读后引导学生抓住里面的关键词感悟英子的性格变化。(板书“开朗”和“自信”)。引导带表情读。 (7)点评,过渡:到底是什么让她的性格有如此大转变呢?(板书“掌声”) 2.导入学习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体会英子在得到掌声前的心理. (1)导入“走进”故事会,要求默读第二、第三自然段,并画出描写英子在得到掌声前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巡回指导,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提醒全班学生把两个句子画完整。 (2)引导学生理解英子为什么要立刻把头低下去?小结,反复引读句子一。 (3)引导理解英子为什么要犹豫?小结,反复引读句子二。 (4)让我们再次走进英子的内心,一起读读这两句。 3.引导感悟两次掌声的“内涵”。 (1)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她的内心,假如,英子就坐在我们身边,你会对她说些什么呢? (2)可是,千言万语也不及大家的掌声啊!引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3)引导反复品读“掌声一”。
(7)小结:一样的姿势,一样的路,却走出不一样的心情,这一切都因为那掌声!引导学生男女合作读完二、三自然段。 4.引导学习第五自然段,内化
| 1.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性格变化。 (1)自由读画出相应的语句 汇报(个人读——交流——齐读)。
(3)想象反复品读画线的重点词句。 (4)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感悟英子的“自卑”,练习读出自己的体会。
汇报(个人读——理解——带上表情齐读)。
(1)按要求画下相应的句子。 汇报句子一:(个人读——部分读。) 汇报句子二:(个人读——把两个句子画完整。) (2)交流体会句子一,抓住动作的词体会英子的内心,反复品读。 (3)交流体会句子二,抓住动作和神态的词语理解英子的内心,反复品读。 (4)带上体会齐读二个句子。 3.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内含。 (1) 生甲说——生乙说。 (2)依次接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3)反复品读,体会这一次掌声的“含义”。 (4)接读词语“情绪”、“说得很好”和“十分动听”。 自由发言:生甲——生乙——接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5)感悟这次掌声背后的深层内含,接读“深深地了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体会英子的心理。 (6)交流,突出对比“关键词”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
4.读英子的来信,内化“情感”变化,升华主题。 (1)齐读英子的来信。 (2)同桌之间交流体会——全班交流。 (3)小结板书,和老师互动产生共鸣,概括全文,感悟课题的含义,内化“情感”变化。 (4)跟读爱心物语,赏听歌曲《爱的奉献》升华主题。 | 课件出示句子“她很文静......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课件突出关键词。 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并突出关键词。 课件分别出示句子“轮到英子的时候......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和“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并依次突出表示动作和神态的词。 课件出示描写掌声的句子一,并突出关键词“骤然间”和“热烈而持久”。 课件出示描写掌声的句子二,突出关键词“深深地鞠了一躬”和“一摇一晃地”。 课件出示两句子比较,突出词语“一摇一晃”。 课件出示英子的来信。突出关键词组。 课件出示爱心卡并打出揭示本文主题思想的一段文字,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 学法指导,引导想象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进入情境。为进一步感受人物性格变化打好基础。 扣住“变化”,牵引情感,落实目标,也牵出教学过程的思路主线。 聚焦英子上台前的心理,引导学生抓住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反复品读,从而为下文感受人物情感的波动做好铺垫。 采用“以读代讲”、“角色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可以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情感体验。 情景再现,巧妙点题,总结全文,内化“情感变化。 音乐渲染,提升情感体验。 |
五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7分钟) | 1.过渡:文中的同学们用掌声给予了英子关爱,今后你们在生活中又想把掌声送给谁呢? 2.适时点评。小结,过渡:孩子们,掌声是首歌,掌声也是一首的诗,掌声的故事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这是老师感动之余写下的诗句,配乐深情朗诵。掌声还是什么?(板写问号)请帮我想想。接下来请放飞你们想象的翅膀,想好了也可以照样子写下来。 3.交流反馈,点评,小结:掌声的意味如此深远(板写省略号),建议大家为自己的表现想起掌声。 4.布置作业:课后,你想到掌声还是什么,别忘了把它写成一首完整的诗,另外还可以去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
2.欣赏诗句——师生合作完成下一句——放飞想象——动笔仿写。 3.展示创作——全班交流——其鼓掌。 4.记下作业。 | 出示仿写诗《掌声》课件。(配上轻音乐) 课件出示课外推荐阅读。 | 以“说一说”和“仿写小诗”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对“掌声”的感悟,对爱的感受。回扣,落实了本单元的人文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