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试验步骤。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2、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段学生应注重默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立足于默读训练,安排了相应的环节。另外,三年级的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有限,我在教学时,从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出发,加强引导,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积累。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一、交流资料,谈话导入。
1、蜜蜂是人类的朋友,为了对它有更多的了解,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蜜蜂的资料,现在交流一下吧!
2、看来,蜜蜂世界奥秘无穷。今天,请你们担任法布尔的助手,一起跟他去做试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法布尔打算做一项什么试验呢?学生交流。
“听说”?是啊,耳听为虚。为了一探究竟,法布尔要亲手做试验来证实这一切。
2、说做就做,你们身为法布尔的助手,做完试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我来采访一下。
三、小组合作,探究试验过程。
法布尔之所以得出准确的结论,是因为他用心试验,那究竟试验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试验步骤。
1、默读课文(出示默读方法提示),找出课文中写试验过程的语句,用横线划出来。
2、四人一小组,讨论:
A、根据提示找出试验过程中的动词,理清试验步骤。
B、思考每一个试验步骤的目的。
3、学生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圈出动词,概括、理清试验步骤。
(1)法布尔在自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便于观察。
(2)在蜜蜂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便于分辨飞回来的蜜蜂是不是用于试验的蜜蜂。
(3)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便于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4)法布尔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蜜蜂放出来。——便于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说话练习:指导学生用几个动词描述做一件事情的完整步骤。
5、你们都是法布尔称职的助手!如果省去其中的一两个环节可以吗?
6、看来,大家都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了。从这环环相扣、步步相连的试验中,法布尔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自由朗读2和5自然段,感悟试验之难。
放完蜜蜂后,在回家的路上,法布尔做出了一个推测。他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请你们仔细自由 朗读第2和5自然段,思考:法布尔为什么要这样推测?
1、这个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 抓住“几乎”一词体会蜜蜂飞行之低,用担心、着急的语气读一读法布尔心中的想法,并转化成陈述句。)
2、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 抓住关联词,体会蜜蜂所遭受到的困难,并尝试用关联词造句。)
五、感情朗读小女儿说的话,体会法布尔惊喜、激动之情。
尽管法布尔这样推测,但是,他没想到,回到家正有一个大惊喜在等着他!
1、什么惊喜在等着他呢?听到这样的消息,法布尔心情如何?
2、想必女儿比爸爸更激动,指几名学生对比读出小女儿此时此刻的心情,师生评价,学生齐读。
六、小结,回归文本。
法布尔注重细节、善于思考,严谨的科学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齐读整篇课文,再次去重温整个试验过程!
七、小练笔。
法布尔发现了蜜蜂身上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有趣的发现呢?写一写你观察中奇妙的发现吧!
1、学生写作。
2、作品展示,学生评价。
3、老师评价,总结归纳写作方法。
八、作业设计。
1、课下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2、把课文中喜欢的句子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