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语言实践中再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学习;
1、同学们,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课件出示各种神话故事)
(评价:肯定学生书读得多、知识丰富)
2、现在,让我们再来猜一个神话故事中的角色,这个角色,看过神话故事的人都知道。听好了——相传,是他把天和地分开了。(盘古)
2、让我们举起右手,写下他的名字。(板书:盘古) (齐读课题)
3、我们知道是盘古开辟了天地,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开天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感受它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1、自由读课文:
请大家把书翻到71页,自己读读课文,完成这两个要求:(用课件出示)
(1)边读边标出小节号。
(2)把难读的字词圈出来,把难读的句子用“——”画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师把学生普遍认为难读的词语打在大屏幕上)
2、检查反馈:
(1)我发现这些词语很多小朋友都圈出来了,认为很难读的,现在让我们再来认一认。(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都找到了难读的词语,我这里也有几个词语,挺难读的,让我来考考大家。(逐行出示,逐行认读)
抡起——猛劈
轻而清——重而浊
顶着——蹬着
(3)交流难句:
词语都读对了,难读的句子有吗?(学生交流,指导读正确。)
(4)其实,由这些难读词语组成的句子也挺难读的。请你迅速地默读课文,把有这些词语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这些句子。
(三)品读二、三段,感悟语言。
1、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展开下面三个板块的教学:
板块一
出示句一: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1)指导读正确。
(2)怎样的动作是“抡起”呢?(指名做做这个动作吗。)
(3)谁来做“猛劈”的动作?
(4)朗读这个句子,要求让人感受到盘古的力大无比。
(5)盘古用大无比的力量,抡起大斧头,把天地劈开,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板书:开天辟地)
板块二
在一声巨响之后,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出示句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这个句子很有意思,请你仔细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四对反义词,一对近义词)
(2)理解“浊”:给“浊”组个词。说说什么情况下清水会变浊。
(3)那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读出味道来吗?(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板块三、
出示句三: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读)
(2)交流感受:做一做这个动作,你累吗?
(3)(出示课文插图)你看,盘古就是这样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这样的动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顶天立地(板书:顶天立地)
(4)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顶天立地的气势。
2、引读课文2-3段,再现开天地的过程:
课文读到这里,盘古的形象在我们脑海中越来越清晰了,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记住开天辟地的盘古,顶天立地的盘古。请你接着我的话读。
当宇宙还处于一片混沌时,盘古从沉睡中忽然醒来了,他见周围——(句一)。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句二)。天地分开以后,——(句三)。盘古这样顶天立地的,就一天吗?一年吗?十年吗?而是,这样——
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四)品读第四段,体悟语言节奏美。
1、小朋友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
(1) 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2) 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
(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美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把你读得最好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3、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1)你最喜欢哪段就把那段读得最美。
(2)谁愿意向大家展现一下诗人的风采?
(3)我们一起合作读。请大家接着我的话读,比比谁更像诗人。
(五) 拓展:他的……变成…..
(六)总结全课
1、小结:小朋友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2、作业 (1)抄写文中的偏正词组。(2)讲讲这个故事。
1、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初步理解“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3、感悟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尤其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组。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再现神气美好的画面。
活动一、巧妙使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时,我利用PPT课件播放了神话故事的封面图片,让它们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想学习的兴趣。
二、抓住重点句子,创设情景体会
在教学第三段时,为了使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类的老祖先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站着朗读本段,让学生感受、体会:“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接着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生接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结合文本知识,展开想象思维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盘古的其他部位变成了什么?
四、多种形式朗读,感悟理解文章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使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如:分组读、男女生对读、个别读、比赛读、教师引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理解文章,发展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