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欣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描写顺序。
3、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春天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天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由低段进入中段学习,有基本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自主识字。也有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能大体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但不会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会抓住关键词体会景物的特点,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能独立写一段话,但缺乏调理,不知道怎样连句成段,更不会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1.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述的方法。
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风光片。
1、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那里的风景美极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欣赏那里迷人的风光。
2、板书课题,提示“兴”的读音,“岭”的写法。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大屏出示词语,开火车领读,齐读多音字。
3、交流课文是围绕哪一段写的。
1、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以树多著称,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感受到树多,用——画出来。
2.读后讨论交流,联系下列重点词语来理解: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4)“绿色的海洋”
3、教师小结:作者运用这些关键词从树的数量、品种、占据的面积,三个方面来表现树多的特点,这种写法真好。
4、齐读第一自然段。提示:要想读出树多,就要读好关键词,读省略号时要停顿一会,给大家留下想象的时间。
5、此时此刻,我的眼前出现一片绿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树林掀起层层绿色的波浪。
(一)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序号标出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景物,用“——”画出来。
(二)、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1、课件出示: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1)指名读。
(2)老师读,故意读错,请学生评价。
(3) “抽出”是什么意思?换成“长出”行不行?做“抽出”的动作。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4)练习朗读,要求读出树木的生机勃勃。
2、课件出示: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
(1)理解“汇”字的意思,形象记忆字形:三点水就如同积雪化成的水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淙淙地流进小溪(“象形”的半口匡)。
(2)淙淙是什么意思?指导读“淙淙地流着。”
(3)想象雪水“汇”成小溪的景象,有感情朗读。
3、课件出示: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1)指名读。
(2)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鹿?感受拟人句。
(3)做动作,想象小鹿的样子感情朗读。
4、指导书写“欣赏”
(1)欣赏的第一个意思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看看怎样写好它们。
(2)老师范写,学生练习。
(3)欣赏的第二个意思是:认为好,赞赏。请大家欣赏欣赏同桌的字,称赞称赞他。
5、教师小结:作者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这四种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把小兴安岭的春天描写的生机勃勃,富有活力。
6、师生合作配乐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树,女同学读春水,男同学读小鹿)强化对组段特点的感受。
7、调整句子顺序再读。使学生明确:写景时要按一定顺序一句一句写,写完一处景再写下一处,前后内容要连贯。
写校园的秋天:
1、写一写校园秋天的景色。
2、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景物的特点。
3、要按一定顺序一句一句地写,写完一处景物再写下一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