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灰雀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通过任务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并从人物的对话中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针对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即局部)质疑问题,通过自己读书解疑,通过交流与老师共同解疑,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课文2-10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1、出示本课词语卡片,指生认读。
2、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三只灰雀婉转的歌唱,突然只剩下两只,还有一只去哪了呢?列宁心里会怎么想,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体会他的心里活动。
1、自由读3到10段,分别找出列宁说的话和小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生汇报:3、5、7、9列宁说的话 4、6、8、10男孩说的话
2、出示列宁说的话,请生自由读,说说当时列宁是什么表现?说时心里会怎么想,当时什么心情。
生1、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体会到列宁的担心。
生2多好的灰雀,可惜它再也飞不回来了。————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惋惜。
生3、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担心、着急
生4、会飞回来?————表明列宁喜出望外的心情。
小结:体会到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以及直达送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师再问: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汇报:4、6、8、10自然段
5、分析男孩的句子时,抓住重点词和标点,体会男孩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心改正错误的思想变化。
生汇报:没。。。。。。没看见————他心里想可能担心列宁知道是他捉的灰雀,想说又不敢说。
生读第六段————男孩心里很矛盾。
6、比较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
(对比朗读,体会男孩有知错而去安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里变化,再次感受到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7、小组内讨论:男孩为什么捉走灰雀?(爱灰雀)
师问:列宁爱灰雀,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
体会到列宁爱灰雀,给它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是这种爱感染教育了孩子,使他改正了错误。
8、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人物的心里变化。
三、烘托高潮,总结全文(14分钟)
灰雀飞回来了,列宁却问灰雀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男孩是诚实的呢?带问题读最后三段。
师抓住:“果然、低着头”————男孩用实际行动改正了错误,但为自己做错的事感到惭愧。但他言而有信,所以说他是诚实的。同时他问灰雀不问男孩是见到灰雀的惊喜,另一方面也是对男孩的爱护。
列宁为什么微笑?(因为看到灰雀回来了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师问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汇报:耐心、尊重和爱护孩子的人。
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最后三段。
5、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课后2题)
男孩知错就改、诚实 列宁爱灰雀
6、你想对文中的任务说些什么呢?把你的话写下来,全班交流。
四、再读课文,积累语句。(3分钟)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文,积累语句。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