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科里亚的木匣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饿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饿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1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揭题导入:板书课题 解词:木匣(木盒)
1、拉火车读词:挖坑、冰鞋、斧头、小手锯、免得、屋子、
抢走、难过、当初、管用、敌人、台阶、懂得
2、齐读。
1. 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木匣写了些什么?
2. 讨论交流:课文围绕木匣写了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补充:科利亚再战争开始时,刚学会数数,把木匣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四年后他回到家但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挖到木匣。后来经过思考,最后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挖到木匣,他从中受到了启发!
3.板书理出文章写作顺序。
埋木匣→(四年后) 挖木匣(没挖到→挖到)→受启发
师导:作者先写四年前怎样买木匣。再写四年后怎样挖木匣,从四年前写到四年后这叫 顺序?(时间顺序)
1. 默读课文第1~3节,用波浪线找出科利亚买木匣的语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 汇报所找到的句子。
3. 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学生A:科利亚的木匣里装有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学生B:科利亚很喜欢小玩意儿,他很天真可爱。
学生C:我读懂了科利亚师怎么埋木匣的。
师导:用“ ”画出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这么做看出他做事有什么特点?(细心,想得周到)
学生D:我读懂了科利亚埋木匣得位置是在里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师导:他为什么用熟步子的方法埋呢?(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从这里你又读懂了什么?(善模仿,爱动脑,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
4. 示意图:科利亚的房子及科利亚埋木匣的位置,指名一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并作口头说明。
5. 指导学生带着想象朗读课文。
1. 自由读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允许讨论交流)
2. 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
生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四岁。
生B:我知道他们回到村里时,发现屋里的东西被法西斯抢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还在。
生C: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时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
生E: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
……
注意点:当出现类似生D的回答时,教师可让他上台借助木匣的图,示意说明。
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来读一读课文,说一说该怎么读。
生A:要体现科利亚起先挖不到时很着急,找到原因时开心的样子。
生B:要读出科利亚突然想通时的惊喜。
……
5.全班齐读,指导朗读。
1.齐读第13节,引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交流汇报:帮科利亚把懂得的道理解释给全班同学听。
生A:科利亚懂得了世界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 鼓励学生寻找身边的例子: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些变化呢?
4. 师小结: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讲发生变化,遇事要勤动脑、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新事物。可见,科利亚真是一个 的孩子。(机智、勇敢、爱动脑……)
5.指导朗读。
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