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找骆驼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的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骆驼是生活在沙漠里的动物,对它的了解学生可能少之又少,但本篇课文趣味性较强,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在理解课文时,同学们的困难不会很大。在写自己平时观察中的发现时,会有些困难,因为大部分学生是不善于观察的。
1、了解商人骆驼的特点,老人是如何发现的。
2、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一、猜谜语导入,提出要求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能准确地猜出谜底是什么?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骆驼)同学么真棒,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骆驼有关的课文:
有一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
2、欣赏骆驼图片,认识骆驼的外形。
3、简介骆驼,了解骆驼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4、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同学们都没见过骆驼,通过骆驼的图片及骆驼简介使同学们对骆驼有所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使他们知道在读课文时都应该做些什么,慢慢掌握阅读方法。)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1)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3)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4、重点段阅读指导。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出示)
因为老人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又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老人还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用文中的语句,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填空,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推选代表在班上说。)
(3)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
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5、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6、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
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
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设计意图:利用填空式的问题让学生作答,既使学生知道如何去读课文,又检查了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拓展阅读
自由读拓展阅读材料,交流自己读后的收获。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都观察过什么?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观察发现用一段通顺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写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板书设计:
16找骆驼
右深左浅 左跛
左蜜右米 驮蜜、米
牙印 缺牙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