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够熟练认读“陶、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等生字和词语。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轻蔑”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用“内容借助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其中的道理。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采取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表演中感悟,体会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识记生字,了解多音字的用法。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人频频使用,而是学生充分参与数字化教学活动中,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难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同学们,第七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体会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
1、书空:陶。(一名学生白板操作“陶” 的笔顺,其他学生按笔顺书空。)
2、齐读课题。
1、认读本课词语。(自己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2.认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打乱顺序读、同桌打乱顺序检查。)
1)运用方法识记生字。(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注重“辩”的识记。)3、多音字 “处”:认读词语“和睦相处”、两种读音(学生利用手中的平板电脑或字典查找什么情况读V,什么情况下读\)、组词。
1、将生字带入文中,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思考:文中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2、查读课文。继续思考刚才的问题。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师指导、练习说、全班说)
4、方法总结:像这样选用课文中关键的语句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之一。在以后的学习常常会用到。
一)、现在我们一起去国王的御厨看看那两只罐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奚落”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铁罐的呢?
2、自学提示:默读2—9自然段:(屏显)(自读、指名读)
1)找一找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
2)用“ ”圈出表示铁罐每次动作、神态的词语;
用“~~~~ ”画出表示陶罐每次动作、神态的词语。
3)有感情地读一读它们每次的对话。
3、全班汇报:
1)铁罐和陶罐进行了几次对话?
2)接着汇报:(第一次对话……屏幕显示第一次对话内容)(学生白板操作画出表示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教师板书:傲慢、谦虚
3)接着汇报:谁能还能读出傲慢的语气?(2-3人;男生读)
4)谁能读出陶罐的谦虚?(2-3人;女生读)
2、听了这话,铁罐又开始怎样奚落陶罐了呢?谁来汇报?(第二次对话……屏幕显示对话内容)
1)学生读教师板书:轻蔑、争辩
2)什么是懦弱?谁能做出轻蔑的表情?读出轻蔑的语气?
3)陶罐为什么说确实不敢碰铁罐呢?(可见坚硬是铁罐的优点,也可以看出陶罐什么品质?)那为什么还要争辩呢?谁能用即谦虚又得争辩的语气回答铁罐。
4) “再说……”为什么用省略号?想想陶罐还会为自己争辩什么?
5)陶罐具有这么多优点,铁罐却不让他说,可见铁罐是怎样的人呢?
3、面对陶罐的争辩,铁罐又是怎样奚落他的呢?接着汇报。(第三次对话……屏幕显示对话内容)
1)什么情况下人容易恼怒?教师板书:恼怒。铁罐恼怒地说……(男生)
2)然而,陶罐是怎样做的呢?同桌练读。
4、可是陶罐的友好没有打动了铁罐,他又是怎样奚落的?谁来读一读?(第四次对话……屏幕显示对话内容)
1)铁罐由开始傲慢→轻蔑→恼怒→现在它的心情是怎样的?
2)谁能读出大发雷霆的样子?
3)可是陶罐怎样做的?(板书:不理睬)
5、从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对话中,你发现了什么?
1.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边读边体会了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你们想不想分角色演一演呢?
1)同桌俩加上动作分角色演一演,比比谁的表演更真实?
2)谁愿意表演陶罐?铁罐呢?其他同学好好观察,看谁能表现出他们的样子?
3)老师看到了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大家都看过动画片吧,不仅画面美丽,而且配音非常动听,谁来给铁罐配音?陶罐呢?老师来讲述故事。大家一起来欣赏(掌声送给这位配音演员)
4)看到这里,你想对陶罐或铁罐说些什么呢?
就像同学们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和人相处要学会取长补短。中国有句话说的好:礼之用,和为贵。凡是做人做事要学会和谐相处。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命运又如何了呢?下节课接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