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特点。在全国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中,专家提要:语文老师要努力做好两个转型,一是,要从原来以围绕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学过程组织也要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组织。二是,要从教师以讲课文的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语文实践课堂的教学常态。在本课的阅读教学中,我尝试着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去认识、实践和迁移。
一、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为学生运用词语奠基。
小学阶段,大量积累词语能够为学生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运用多种方法,带领学生“沉人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使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我认为,表现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就是要注重词语的理解、辨析、积累和运用。尤其是要结合语境,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学生只有体会到了这样用词的好处,才能转换成内在言语,在遇到同一种语境时,才能灵活的运用。《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课文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由字词组成的文字,文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文字可供挖掘。因此,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自主发现这些关键词语,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为学生运用词语奠定基础。
二、优化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发展语言。
要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首先应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规律,再进行方法的迁移运用,学生可逐步学会表达。在本课中,盘古的身体化成万物这一自然段的描写生动,且富有想象力。“什么变成什么”的句式、形容词的运用及合理的想象都值得学生感悟并运用。于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模仿重点句式续写故事,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感受到神话的神奇。
学习内容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创造天地的故事。课文分三个部分,即“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身化万物”,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本文被安排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单元中,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由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整理加工而成的故事,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一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就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接触神话,内心感到新鲜、有趣。本文以具体而生动地叙述,极富想象力的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容易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不能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初上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在预习中通过查词典等方式解决词语障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梗概。但是,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有待培养,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还需教师的引导。
教学方式及手段说明:
1、运用体验性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换词对比、想象体验、辨析词义等多种方法,对文本谴词进行揣摩理解,积淀语言材料,同时初步体验文章蕴含的情感。
2、采用读写结合策略,在学生理解重点段(第四自然段)段意,理清段序,了解写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模仿重点句式续写故事,经历语言实践,发展学生语言。
3、出示盘古用身体化作美丽宇宙的整个动画,引导学生感受“变化”的神奇,深刻感受语言的表达效果,并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
技术准备:演示文稿(含动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神话的兴趣。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清-浊”等反义词和“隆隆的”等形容词表达情意的作用,进而积累词语。
3.初步学习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运用恰当的形容词,仿照“盘古的____,变成了____的____”的句式,写出两至三句话。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运用句式,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展开合理的想象,并运用恰当的形容词,仿照“盘古的____,变成了____的____”的句式,写出两至三句话。
1.盘古是怎样创造天地的呢?
2.作者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神奇景象描写出来的?
3.作者是怎样把盘古身体的神奇变化描写出来的?
4.这么神奇的故事,我们怎样讲给别人听呢?
我把握住本篇文章的特色,尝试着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组织教学,力求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言语水平。这节课中,在达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基础目标上,还想体现以下两点思考:
一、感悟重点词语,丰富学生的语感经验
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通过结合上下文理解、换词对比、想象体验、辨析词义等多种方法,对文本谴词进行揣摩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为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
“读文”是为了积累、吸收,“写文”是为了表达。我抓住课文中的佳句佳段,引导学生将从“读文”中吸收的表达技巧,借鉴运用到“写文”中去,进行创造性的续写,不但实现了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而且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想象,培养写作兴趣都有很大的帮助。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国古代的一篇神话故事。全体学生齐读课题。
2、自读课文,思考:盘古是怎样创造了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读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相机板书: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意图】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对盘古创造天地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喜欢听故事,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述盘古创造天地的过程。
1、请你默读第二自然段,把盘古是怎样分开天地的句子画下来。生边默读边画。
2、你觉得怎样读才能使我们感觉到盘古要劈开这黑暗呢?请你边读边做动作体会。
全体学生在座位上边读边做动作体会。随后,指名一生边有感情地读,边做“抡”和“劈”的动作。
③师追问该生:你朗读时为什么突出这“抡”和“猛劈”呢?
该生:因为宇宙太黑暗了,盘古得用很大力气才能把黑暗劈开。
④让我们把自己当作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生齐读这一句。全体学生边有感情地读,边做“抡”和“劈”的动作。
4、师:盘古这一劈,神奇的景象发生了。(播放盘古一抡、一劈、天地分开的动画,配有音效)学生观看动画。
教师引导:
①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天地分开的景象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大家。
一生读: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②作者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神奇景象描写出来的?
默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画出的反义词及表达效果。
③(屏幕上仅剩下反义词)那我们就借助这几个意思相反的词来说说天地是怎样分开的。男女生合作说:女生复述描写天的句子,男生复述描写地的句子。
【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感受到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并引导学生根据天地分开的画面,从课文中找句子,训练学生从文字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学生结合语境揣摩理解反义词的表达效果,在感受天地分开的神奇景象的同时,也体会到此处运用反义词的强大表现力。
1、师:天和地是怎样成形的呢?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一会儿请你说。全体学生边读第三自然段边思考后,一生复述天和地成形的过程。
2、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你看到了怎样神奇的景象。
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进行充分的交流。
生1:我仿佛看到盘古一直都在长高,每天天都升高一丈,地都降低一丈,盘古越长越高,越长越高……最后长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其他发言略)
3、我们合作着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吧!师:一年365天过去了,盘古还是——生齐读;师:几千年过去了,盘古依然——生齐读。
4、师: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板书:顶)天地也成形了,但是天地间还是光秃秃的一片,那世间的万物又从何而来呢?生:盘古的身体变化来的。
【意图】在创设情境想象及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的投入了情感,借助想象被盘古顶天立地的场面所震撼。
1、师: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盘古的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什么”变成了“什么”,圈一圈相关的词语。
生边默读边画句子主干。
2、指名说“变化”,第一个学生尽量说完整,其他同学再补充。
生:气息变风和云;声音变雷声;双眼变太阳和月亮;四肢变四极;肌肤变大地;血液变江河;汗毛变花草树木;汗水变雨露
3、这是古人丰富的想象,盘古身上的东西与它变化成的景物,能不能换一换?例如:气息变成雷声,声音变成风和云。为什么?
学生体会交流:不能换,因为“气息”和“风和云”都是很轻的,飘动的。“声音”和“雷声”都是有声响的。这样想象更合理。
4、再读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宇宙的美丽,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全体学生自己边读边想象,学生抓住“奔流不息、茂盛、飘动”等词句交流体会,感受到大自然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宇宙太美了!
生1:从“奔流不息”这个词我仿佛看到江河像战士一般勇往直前、永不停息。
生2:从“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我仿佛看到云朵向一条条小鱼,风一吹,小鱼就游散了,很美!
……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全班同学边听边展开想象。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随机指导朗读。(适时板书:美丽的宇宙)
5、(出示按原文填空,修饰词变为空)括号中的这些词语一定像一幅幅美丽的风光画印在了你的脑海中,请你一边美美的读,一边填空!
学生边读边用笔填写“飘动、隆隆、辽阔、奔流不息、茂盛、滋润万物”。
6、(播放盘古“变化”的整个动画)指名配乐读这一段,让我们展开想象一起走进盘古变化的美丽宇宙中。
7、同学们多么神奇的变化呀!这段文字最后的标点符号是省略号,它在向我们诉说什么呢?
生: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其它很多很多景物!
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仿照这样的句式写一写。
(1)学生按照“他的____,变成了_______的________”的句式写一至两句话。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师生围绕想象的合理性和修饰语运用是否生动进行评价修改。先小组内交流,再选代表交流。
第一组:盘古的骨头变成了坚硬的石头;他的头发变成了大海的波浪;他的牙齿变成了闪闪发光的星星。
第二组:盘古的鼻子变成了高大的山峰;他的鼻孔变成了黑黑的山洞……
【意图】首先通过抓句子主干的训练,初步感知盘古变化成了丰富的宇宙,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继而引导学生关注盘古身上的东西与大自然的事物之间的关联,既让学生读懂如何合理想象,授之以渔,又为接下来的小练笔做好铺垫;然后体会修饰语的表达效果。最后,让学生在仿写实践中,学习运用合理的想象及修饰语写句子。
1、同学们,多么神奇的故事,你们愿意讲给别人听吗?三人小组合作讲故事,在“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三幅图中,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个画面讲给同学听,可借助图片或看板书, “变为宇宙”这副图最难讲,可以看着旁边的提示来讲(气息——风云……)。讲的同学要把意思讲清楚;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帮助对方说明白。
学生借助图片、看板书或课件提示语练习复述故事。
2、指名一个小组讲故事,最后一段全班齐说,师生相机评价。
【意图】借助相关资源辅助学生复述,为学生课后讲整个故事奠定基础,指导方法。学生在小组内分段准备,能用上形容性的词语,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使故事更为丰满,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盘古开天地》是我们的老祖宗关于宇宙起源的猜测。人是怎么来的?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神话传说吗?出示《女娲造人》的图片。关于日月星辰呢?出示《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图片……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猜测神话的题目。
中国的古代神话故事是一座神奇的宝库,课下赶快去读读吧,从中你会感受到我们老祖宗非凡的想象力,获得智慧和力量!
【意图】引导学生课内习法,课外阅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必做:把《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选做:课外阅读几个神话故事,把故事和读后感言发布到班级网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