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狮子和鹿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通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本班学生48人,其中女生25人,男生23人。本班学生的视听综合能力较弱,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不能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当视觉图象和听觉对象同时出现时,学生们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对于视觉对象的出现以重点标注、图文结合的方式出现,以期达到专注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能力,在其他学生回答的同时,让听的学生用手势判断他人回答的正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习惯。在课文阅读之初,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用圈圈画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复述,通过有任务地听、多层次地复述,期待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有所提高。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体会故事中的寓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要光图外表的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看看他们是谁?(狮子和鹿)齐读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以图片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之初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更好地专注于课堂教学中。)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师:请你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
出示自学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鹿欣赏( ),却抱怨( );而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 )的角差点( ),可( )的腿却让它( )。
(设计意图:本班学生的视能力相对于听能力而言更强,所以用投影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能使学生更易于集中注意力。第二题的填空是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分解,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准确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这一填空的出示,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使其更积极地进行思考。)
2、刚才,大家都非常认真地读了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快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第一组
匀称(chèn) 称(chēng)赞 撒(sā)腿就跑 撒(sǎ)播
挣(zhèng)脱 挣(zhēng)扎
读了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第二组
泛(fàn)起波纹 撅(juē)起了嘴 甩(shuǎi)在后面 使劲一扯(chě)
说说你的发现。请你选个词用动作演示下。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撅起嘴?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有利条件。词汇识记是较为呆板的学习过程,而通过边做动作边理解词语的意思,更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自然更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专注。)
出示第三组
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
这两个词语,你又有什么发现?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神态的词语。
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师:现在去掉拼音了,你还会读吗?我们来试试,在一个同学阅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仔细倾听,用手势来判断他的正误。
填空式概括
词语会读了,现在提高些难度,谁能完成这个填空,概括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评:你概括得很准确,谁能复述一下?
谁有不同的概括?
谁能在他的基础上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中等生回答,优等生补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复述的方式,尽量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1、课文学到这里,你最想对鹿说些什么呢,请你拿出笔写下来。
出示:鹿,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要因为他的优点而否定它的缺点,也不要认为它的缺点而看不到它的优点。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能正确地看待每个事物。)
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出自《伊索寓言》,像这样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在《伊索寓言》中还有很多,如《农夫与蛇》,《狐狸和葡萄》都是很精彩的故事,相信你通过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狮子和鹿》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狮口逃生;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送命。这篇课文的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对寓言故事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能够有效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1.以行为引导学生课堂专注度
在上课伊始,我就以“双手交叉,置于胸前”的姿势引导学生坐端正,让学生能尽快地进入上课这一状态。从课堂录像和听课老师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前准备状态还是很有效的,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专注于课堂。同时,在开小火车读词语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他人朗读的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他人回答的正误,并用手势快速地表示出来。在他人回答错误的时候,学生也能够及时地对他人的错误进行纠正。在这一环节中,手势的运用还是较为到位和有效的。
2.以复述提高学生课堂专注度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我运用了填空的方式降低归纳的难度。同时,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中等生回答,优等生补充,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复述的方式,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在指名回答之后,我让学生同桌互说课文主要内容,有效地弥补了指名回答时学生参与面不广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讲述或复述中,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3.图文结合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
在朗读训练时,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模式,将鹿得意欣赏自己美丽的角的句子和体现鹿洋洋得意的样子的图片结合起来出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专注于有趣的图文上,他们在朗读时也更能投入感情。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比如,在学生手势判断的时候,有的学生的判断是错误的,而在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我并没有指出他们的错误,仅仅让全班学生跟着正确的读音朗读了一遍,这样做其实对于错误的学生而言记忆并不深刻,之后的词语听写中有些学生对个别词语掌握不足,也有这个因素在其中。又如,在板书显示的时候也可以考虑图文结合,这样学生对鹿角的美丽和鹿腿的难看会有更为直接的感官,这样教学效果可能更好。
在此次教学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课堂是一种精雕细琢的艺术,需要多方位的思考,才能让课堂更为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