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通过科学识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李白的心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通过科学识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李白的心情。
1.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1.分别出示甲骨文“天”“门”“山”,引导学生看图猜字,并根据字形想象“天门山”的形态。
2.结合甲骨文解“望”字,引导读题。
3.简单介绍作者、背景。
1.“诗是歌”,读出韵味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2)谁再读读这首诗?我们注意听他是怎么停顿的?
按照诗的节奏用手势指导学生读
(3)诗中有歌,咱们就来个叠读。(师生合作读)
2.“诗是画”,赏景品“色”
(1)诗可以当歌唱,诗也可以当画赏。《望天门山》一句一景,且是连环画。每一句诗都有什么景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这首诗,找一找。
(板:景)
(2)理解“楚江”、 “孤帆”、碧水、红日。
碧、青、白、红,这真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
李白就像是一个天才的摄影师,他拍下的四幅连环画,都是“望”中之景。让我们细细来感受,这画不是静止的,是流动的。你能从诗中的哪些词感受到画的流动呢?静静地默读,画出关键字、关键词。
(生静静默读)
讨论交流。
从“中断”“开”“东流”“回”“相对出”“日边来”等字看出来的。这些动词让这画活起来了,动起来了!
(一)人山相望——山是山,水是水
*学习第一、二句。
(1)、我们先来品品“中断”,什么意思?
看“断”(斷)字的繁体字。(讲解繁体“斷”)左偏旁是用“刀割
断两束“丝”之意,右偏旁“斤”是斧头,“断”字表示有力地砍
断。展开你的想象,天门山是怎么断开的?
再看这个“开”字,(解析繁体“開”的字理)下部的“廾”是两只手。一双手把门闩拉开,门就开了。如果说天门山就是这扇门,谁有这样一双能推开天门山的大手呢?
(2)、把“断”和“开”送进诗句中,你的眼前显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耳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明明就是夹江对峙两座静止的山,是大自然形成的,李白却大胆地想象成被楚江水撞开的、劈开的。这样的力量、这样的气势谁来读?
(3)、接着我们来品品这个“回”字,是个象形字,(点击“回”字放大)像一个旋转的旋涡,老师选出字典中的三种意思,你们认为应该选哪种意思?说说理由。
(师板简笔画)理解“回”指导朗读。
(4)、水冲山开,山阻水回,山水互相作用,形成了这样的壮景——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学习三、四句。
(1)、创设情境理解“相对”
(2)、揣摩品味理解“出”
一个“出”字,展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情境。这个“出’字,用得出神入化。船过天门山,扑入眼帘的是:孤帆一片日边来
(3)、醒目的白帆从辽远的天边而来,向着诗人渐行渐近,渐行渐近。青山出迎,孤帆来就,师生合作读三四句
(二)人山相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1)、人山对话理解“情”
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眼前色彩明丽、流动而出的胜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激动的李白可能会对相对出迎的天门山说什么呢?
(2)李白心情愉快,仅仅是因为天门山的美景吗?让老师来给你们讲讲李白吧。(出示资料)李白:才华横溢,志向远大。20岁的时候,他就把自己比作大鹏鸟,说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直上云霄的。(课件出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为了早日实现理想,25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四川,沿长江远游。一年之后,他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自然胜景,联想到心中的远大抱负,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实现理想,指日可待,这样的心情怎么表达呢?这时,正好借眼前的山水来抒发,这就是借景抒情,(板:情)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可是,事与愿违,后来李白有机会在皇帝身边工作了近两年,但并没有被重用。这时侯的他对朝廷十分不满,你知道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吗?于是,他在《行路难》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课件出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出示两首诗的对比)情不同,景不同。同样写山水,心情苦闷时,他想渡过黄河河流被冰堵满了,渡不了;要登太行山,山路被大雪覆盖了,他登不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同样写山水,心情愉快时,楚江敞开胸怀,青山相对出迎: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
“一切景语皆情语。”只有心情无比欣喜的李白,眼中的楚江、青山才会如此多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望天门山》。
(三)人山相悦——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1)、一千多年过去了,这些字与古诗一起赋予山水更多的灵性。今天的游客来到这,都会想起这首诗,情不自禁地吟诵——
(一生深情地配乐诵读)
(2)、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天门山,还是那样险峻,它不仅仅是名山,它还是文化。文化在传承,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天门山,也会深情地诵读《望天门山》
(生配乐诵读)
(3)、这些字、这座山、这首诗,通过今天得学习,让它们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
四、推荐阅读《李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