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培养合作意识。
我们班有68名学生,这些学生的语文基础不一,但对语文课充满兴趣。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突出了生本自学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和独特阅读体验,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满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实现了“高效快乐课堂”。 首先,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又根据目标设计了两次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一中,我用找关键词的做法虽然大部分学生能简洁概括,但学生自主找关键词还很欠缺。暴露出我在此环节的预设中预设的不够。在学习指导二中,让学生在问题引学的引领中,通过默读的方式,自主学习,再通过检测、讨论、质疑,用自己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了“不假思索”,并让学生用“不假思索”说一句话,做到了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又在步步引导中学生抓住了关键句,“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并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对话进行重点朗读训练,学生知道了读小女孩的话时是低声地读,读教育家最后的话时要把教育家的激动的感情读出来,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落到了实处。通过读,在读中悟,再说自己最真实的体会,使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也有了一种想释放的强烈欲望,因此在理解课文后通过小练笔,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重点: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弄懂实验成功的原因。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重点句子,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0《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个人读课题:你想强调那个词?说说理由?(预设:成功,因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一次:只有这一次成功了。实验:这不是别的事情,而是一次实验。)试着读一读?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自由质疑)(学生:这是一次什么样的实验?为什么成功了?怎么做实验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过渡语:带着问题我们进入课文去探索、请看目标:
一、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习合作精神。
(一)、自学
出示学习指导(一)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线画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并抓关键词来概括。(4分钟后比谁说得简洁、准确)
1、学生自主读文,教师巡视。
(二)、检测:指名说
1、引导学生评价:他说得如何?怎样说更简洁、准确?
2、 预设:
(1)按实验的起因、经过、结果说
(2) 按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经过)、试验后说(实验的成功)
(3)抓关键部分、关键词说:教育家- -三个学生逃生(有序拉出铅锤)-实验成功。
3、巩固:大家说得很准确,让我们再一次去体会这次成功的实验,齐读2—5自然段。
过渡: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从结果看,这次实验--成功了,这次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1、请看学习指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并在文中用—画出相关语句。(4分钟后比谁说得好)
2、自学,师巡视。
(1)指名说(可以结合课文说,也可以自己总结说,)
检测:预设:小女孩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品质吗?(先人后己)
(2)从课文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小女孩先人后己?
3、引导朗读:
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顿号快、逗号稍慢,省略号:声音的延长(读时声音低而果断)试着读一读
(3)(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引出: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井为什么加引号?(预设:并不是真正的井,指瓶子)
水表示什么?(预设:洪水、海啸、敌人、火、炸药、用一个词来形容“危险”)带着体会再读这句话。省略号:声音的延长
(4)为什么教育家在喊二时小女孩才对小伙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教育家在喊一时,小女孩在干什么?
预设:思考:(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还在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预设:板书:冷静、善于思考,在危险面前不慌不忙。)
一起来读这一句话:
个人读这句话:(小声、果断、语速适中,太快有逗号,太慢不危急,适中而果断)
(5)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先人后己:
引导读:“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如何理解不假思索,为什么小女孩会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个人回答:(预设:因为他早就知道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如何读好这一句话:(语速稍快、响亮、体现脱口而出)
谁能用不假思索说一句话?(指名说)
(6)过渡:除了小女孩的先人后己使实验成功外,还有其他原因吗?
(预设:还有小伙伴的合作:从哪里可以看出:引导读第六自然那段. 1、如何理解顺利?从顺利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 2、从一个一个中体会到了什么?瓶口小、听从指挥、安排、配合、合作。)
正是这种---板书:合作、有序才使实验成功
齐读第六自然段(感受试验的成功)
(7)如果教育家喊完三没有拉出铅垂,将意味着什么?
(预设:不成功、危险来临、有生命危险,死亡)
可是实验成功了,所以教育家显得尤为----(激动)
再次理解前面提到的“终于”一词。
一起找一找描写教育家激动的句子
谁来当一回教育家,感受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引导朗读7、9、11自然段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预设:探询、吃惊、高兴、激动)
(8)再次体会:为什么教育家如此激动,把小女孩抱起,好久才放下?(预设:实验成功了、以前失败、看到了合作的孩子和先人后己的小女孩,沉着冷静的小女孩,目的达到了)
(9)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看看在危险的时候---有没有人先人后己。小朋友有没有合作精神,在危险面前是否沉着冷静。
(10)带着人物不同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起感受这次成功的实验!
1、从这次实验中你明白了什么?(可引导联系生活说。)
(预设:先人后己,合作、···)
2、观看图片(课件出示)看完图片联系课文和生活中的例子,请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生自由写
(2)交流
小女孩:先人后己、冷静、处事果断 临危不乱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 小伙伴:团结合作、有序
《一次成功的实验》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教育家在一所小学让三个小学生做“逃生”游戏。这个实验已经做过多次都没有成功,而这一次却获得成功。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教育家的实验是对学生品行的考查,三个小学生尤其是小女孩,经受住了考验。课文的对话朴实、简洁,意味深长,最能表现人物品质。从小女孩对同伴和教育家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她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先人后己。文章可分为从教育家实验的准备、实验的经过和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三个部分。叙述顺序清楚、结构明晰。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受到与人合作、先人后己的教育,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突出了生本自学的特点,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和独特阅读体验,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圆满地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实现了“高效快乐课堂”。 首先,我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教材设计了两个学习目标,又根据目标设计了两次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一中,学生概括课文费时费力,我在引导概括时引导不到位,学生抓不住重点词,组织语言不简洁,我用找关键词的做法虽然大部分学生能简洁概括,但学生自主找关键词还很欠缺。暴露出我在此环节的预设中预设的不够。在学习指导二中,让学生在问题引学的引领中,通过默读的方式,自主学习,再通过检测、讨论、质疑,用自己抓关键词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了“不假思索”,并让学生用“不假思索”说一句话,做到了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又在步步引导中学生抓住了关键句,“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并抓住文中的人物的对话进行重点朗读训练,学生知道了读小女孩的话时是低声地读,读教育家最后的话时要把教育家的激动的感情读出来,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落到了实处。通过读,在读中悟,再说自己最真实的体会,使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在朗读、理解、感悟、体验的基础上有了充分的情感积淀,也有了一种想释放的强烈欲望,因此在理解课文后通过小练笔,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积淀,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我认为只要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讲台交给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学习之后有所收获,如果坚持探究中自主学习,高效快乐课堂就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