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科里亚的木匣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正确朗读课文,从中得到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导入课题。
简介时代背景。
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自学
(一).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师点拨: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二).读课文1至3自然段,思考问题:
1.为什么要埋木匣和木箱呢?
2.妈妈是怎样埋木箱的?
3.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画出他埋木匣句子。
(三)学习课文第4至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4至12自然段,分别画出妈妈和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
2.体会句子。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3.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
小组讨论:
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有哪几种?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反复第十二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 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3.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总结全文。
1.说一说
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2.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
一切在变化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画了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很直观的理解。
后来让学生讲述“周围的事物都在变化”,他们都能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变化说出来,明了只有随机应变才能做好事情。
整堂课,自我感觉条理比较清晰。给足了时间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不足的是:感觉课堂不够热烈,没有高潮掀起。另外,我的导语比较平淡,没有很多的修饰、点缀。相信我以后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