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3、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
1、复习生字词语。
2、检查多音字,
出示带多音字,要求仔细看,用心读。用不同的读音组词(巩固多音字的识别)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老师知道你们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多遍了,了解了蜜蜂无论飞多远,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的家。难道蜜蜂真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吗?答案就在课文里,请你们到书中去找答案,看谁先发现蜜蜂有怎样的本领?自己读一读。
(1)蜜蜂真有什么神奇的本领?你是从哪个地方得知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读第一句)原来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是法布尔(听说的)?如何证明它真的有这种本领?(要做个试验)科学家法布尔就想到了要做个试验,关于这个实验你想知道什么吗?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边读边圈划出他的试验分几步做成的?
(1)小组交流试验的具体步骤
(2)学生汇报具体的实验步骤 指导学生提炼语言的精确,学会概括。
(3)在这些步骤之中,你认为哪些步骤很重要?
(4)理解“好像”“大概”“几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指名学生多人次地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第二批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猜测:剩下的三只小蜜蜂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吗?,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4)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六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多遍朗读第六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发布而通过实验证实了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里,而是、、、、、、这种本能作者就是是生物学家,在当时他也无法解释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发布而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向发布而学习什么?
孩子们还想了解法布尔写得其他昆虫吗?(课件出示:蚂蚁的故事 螳螂的故事)
其实蜜蜂身上还有好多小秘密和知识,等着爱思考、细心观察的孩子去发现呢,你愿意做这样的孩子吗?自主实践:
1、了解关于蜜蜂其它方面的知识,办一份手抄报。
2、以《失踪的三只小蜜蜂》为题,写一个片段。
十四、蜜蜂
我会找
试 验 测 括 误 途 证 冲 阻 超
平舌音的字:
翘舌音的字:
我会填
闷mēn ( ) 尽jìn( )
mèn ( ) jǐn( )
火眼金睛
括( )坚( )试( )蜂( )测( )扩( )艰( )释( )锋( )侧( )
找朋友
近义词:推测--( ) 激动--( )
反义词:陌生--( ) 减少--( )
我能排
按照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把正确的顺序写下来。
1.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2.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3.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4.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5.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6.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正确顺序:( )
我会选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写一句话吗?
阅读思考
请默读《蜜蜂》一文。想一想,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从法布尔的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听听查查
我有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是什么?法布尔肯定地说:“不是超常的记忆力”。那又是什么?人类已经有了新发现……
问问养蜂人,走走图书馆,把你了解到的记在下面。
阅读窗
蚂蚁的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liǎo le),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bēn bèn )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chǔ chù)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胃口,触角就摆动得(de dé děi)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面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划掉( )里不正确的读音。
2、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 经常---( ) 特别---( )
反义词: 经常---( ) 特别---( )
3、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4、短文分别从( )、( )和( )三方面介绍了蚂蚁的趣闻。
《蜜蜂》教学反思
濮阳经济开发区皇甫办皇甫小学 苏瑞玲
《蜜蜂》一课叙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为了试验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实验的事情,学习课文目的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求实的科学作风。
《蜜蜂》我上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做试验的过程及试验得出的结论。
我首先检查课文字和词语。接着提问,蜜蜂有什么神奇本领引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理解听说,为什么要做试验?引出这个试验分几步?让孩子们接着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做试验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接着——最后——概括做实试验的步骤,试问这些步骤哪一步最重要?以此让学生体会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学生很容易理解!
然后让学生阅读三四自然段,划出实验结果?接着让学生读蜜蜂刚放出来情景. 让学生推测那三只失踪的小蜜蜂还能飞回家吗?以此再让学生从(几乎 大概)体会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当蜜蜂飞回来时,这样也许学生理解会更深,朗读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4)在本文教学中,我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几乎,大概,本能等”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更好去理解课文! 最后出示法布尔写的其他昆虫的图片,激起孩子们阅读昆虫记的欲望。
总之,这节课,我很满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多思考,勤总结,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学问勤中得,学无止境,只要我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我一定会在教学这块试验田里收获更多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