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海水、海底等有关录象,强化学生的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理解, 体会文章描写的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这里属北方内陆地区,学生对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之心的少年儿童来说,会很容易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的。
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以及丰富的海域产品,对于远离海域的北方孩子来说,都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生齐读课题)
2.复习字词
①富饶 产卵 栖息 划船 山崖 人参(shēn)
指名领读→多音字组词“划”(huá huà)、“参”(shēn cān)
②蓝天 开关 拣起 岛屿 鸟粪
指名领读→这里有三个生字的字形容易记错(形近字组词)
(蓝 篮) (状 壮) (拣 捡)
③懒洋洋 祖祖辈辈
指名领读→问:观察这两个词的形式,你发现了什么?(生ABB AABB)→还能说出ABB形式的词吗?AABB的呢?
④披甲 颜色 肥料 威武 渔业
指名领读→这些红色的字都是要求我们会写的字,观察这些字,你想提醒同学注意哪个字的写法?(生自由说,当有生说“武”时)→师:咦?我们一般写“戈”字时都有“ ”,这个为什么没有想知道原因吗?(生:想)(师放课件:象形字典中查找到的“武”字字义演变、讲解)师:戈表示兵器、止表示士兵,“武”表示士兵把兵器扛在肩上,昂首阔步行进。所以士兵手中的那把刺刀已经由原来“戈”字“ ”的位置移到了士兵的肩上变成了“短横”。→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写这个字:一笔短横在左上方靠近竖中线的位置;二笔横直而有力地写在横中线处,略向右上方倾斜;“止”写在左下方最后一笔横变提;斜钩起笔于竖中线向右下倾斜;最后一笔的顿点写在右上方。看:多像一位英勇的武士,肩扛兵器昂首阔步地向前行进。→生写一个,同桌比一比。
1.回顾第1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自然段,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这西沙群岛给你留下的印象吗?(课件: 的西沙群岛)(预设生:富饶、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可爱……)→如果将同学们赞美西沙群岛的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怎么说?(课件: 的西沙群岛 、 ,是个 的地方)。
2.仔细阅读、深入领悟
(出示阅读要求)那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呢?请同学们认真读第2—6自然段,画出句子,圈出词语,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自读课文)→(找到的同学可以与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
①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①、②句)
a、(预设生抓词“五光十色、瑰丽无比”,体会到美)问:哪里“五光十色”?(生:海面)“五光十色”说明什么?(生:颜色多)有哪些颜色?(生:深蓝……)这么多的颜色还能用哪个词概况?(生:五颜六色)那作者为什么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生:因为闪光)让你想到了什么?(生:满天星星,许多钻石……)美不?(生:美)用哪个词概括它美的程度?(生:瑰丽无比)
b、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你的面前就是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睁开眼睛,谁能带着大家走进这美妙的世界,读一读?(指名读①、②句,2名)
c、有一点老师感到疑惑,我们看到的海水都是蓝的,这里的怎么是五光十色的?(生抓③句)(预设:如果生没用“因为…所以…”说,就提示;如果用了就表扬,并再指名说一遍)。
d、哦,原来是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就顿生喜爱之情,让我们把对它的喜爱读出来吧(女生读①②句,男生读③句)。
e、刚才我们运用了什么方法体会的第2自然段?(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像画面)
过渡: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其它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美丽、富饶。
②第3自然段(课件出示整段)
a、(第①句)生汇报→老师上网找到了一些珊瑚的图片(课件)→看,这个珊瑚像(生接:绽开的花朵),这个像(生接:分枝的鹿角)→看了图片你觉得作者的这句话写得怎么样?(生:生动)用了什么方法?(生:比喻)师:是啊比喻得多恰当啊?
b、就这两种珊瑚吗?(生:不是)(师继续放图片)这个像什么?(生:…)…这么多的样子作者用什么词描述?(生:各种各样)→能读出这么多的珊瑚的美吗?(指2名)
c、(第②句)生汇报(领读:抓词“到处”、“懒洋洋”)→问:“蠕动”是怎样的动?(生查字典,找“蠕”的字义)(指像蚯蚓一样的爬行)师:见过吗?速度怎么样?(生:很慢)→能读出海参的懒洋洋吗?(指2名)
d、(第③句)生汇报(领读:抓词“披甲”、“威武”)→能读出龙虾的威武吗→前一句说海参懒洋洋,这里又说龙虾威武,作者都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什么?(生:拟人)。
e、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畅游这可爱的海底世界,女生读①句,男生读②句,全班齐读第③句,要读出它们给你留下的不同印象哦。
③第4自然段(出示①、②、③句)
过渡:在西沙群岛的海底世界除了美丽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龙虾,还有一个最大的家庭,是谁呀?(生:鱼)你在哪里知道的?
a、(生汇报)这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美、多)哪里说它美?从哪个词又能看出多?(生抓词:“成群结队”、“穿来穿去”、“各种各样”、“数不清”)。
b、(师拿出图片,4张鱼的)可爱的小鱼们,孙老师第一次来到你们西沙群岛,你们愿意再自我介绍一下吗?(指4人前说)(我的全身…我的头上…)→这回咱们再找一位小导游跟小鱼们共同给大家介绍(课件:黑色字导游介绍,第①、③句)(红色字小鱼自己介绍,第②句)(找2—3组)
c、啊呀,你们种类繁多,家族这样庞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你们描写出来的?(生:排比)→是啊,因为你们家族之大,数量之多,所以作者夸张地总结到(生齐读最后一句)→(课件:整段,第①③④句黑,②句红)同学们看,像这段开头第一句写鱼又多、又美,它是总起句也是中心句,结尾多得数不清,它是总结句,中间具体写每一种鱼的美,这样的结构叫“总—分—总”(板书)
过渡:这里除了鱼多,还有什么多呢?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接着汇报。
④第5、6自然段(整段出示)
a、(生汇报)(预设抓词:拣不完、颜色不一、千奇百怪、四脚朝天、遍地、厚厚的、堆积…)板书海边:贝壳、海龟、海鸟。
b、同学们说了这么多,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这里的物产呢?(生:多)都什么多呢?(生:珊瑚、海参、龙虾、鱼、贝壳、海龟、鸟…)
6、同学们,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西沙群岛的美和物产的丰富写得那样淋漓尽致的吗?(生:是他的家乡,善于观察)你觉得他在赞美自己家乡时是带着一种怎样的情感呢?(生:自豪)他还怀揣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生:齐读)。板书:美丽、富饶
如果第4自然希的第①句是那一段的中心句,那整篇课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呢?(生:第一段第②句)结尾处作者说出了心中的美好愿望,开头、结尾互相乎应,中间具体描写,整篇课文的结构也是总—分—总。(板书)
1、此时你有什么想法?(生:想去看看…)去是一定要去的,需要机会,课上我们只能再读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自己家乡的赞美之情。(指名分段读,配乐)。这么美的课文我们还可以用手抄报的形式记住它。
2、课前预习时老师让大家制作了手抄报,找到你的手抄报的同学就自信地站起来。
3、西沙群岛的美是大自然给予的,作者能描写得淋漓尽致都是源于这么多巧妙的写作方法…
写话练习:
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三句(贝壳的形状、颜色、触觉)试着把事物写具体,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写完。
例:贝壳大小不一,大的(十几厘米),小的(如同指甲盖般)。
1、贝壳形状多样,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
2、贝壳颜色不一,有( ),有( ),有( ),有( ),有( )……
3、贝壳摸上去,有的感觉( ),有的感觉( ),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