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花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描写花的词语的意思,读通课文。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不同的花是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这一自然现象,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过程与方法:采用直观教学和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所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与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课文中“花钟”现象会让学生感到新奇。因此,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和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理解所学内容,借助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描写花的词语的意思。
2.难点:体会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花钟”。从题目上看,花钟是用花草做成的时钟。生活中你见过花钟吗?(课件展示各国的“花钟”)
3、这些花钟,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了,不仅美观,还能报时。那么,课文中的花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收集有关“花钟”的知识向学生介绍,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花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生自读课文。小朋友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看谁能通过自学来认识这些生字?(点击课件)
2、检查字词和长句的掌握情况。
3、读了课文,你了解哪些知识?现在你们知道“花钟”是什么样子的了吗?
4、师小结完成板书:植物学家发现了"花钟"的现象,探究了其原因,制成了花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一)识花名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第一段,找一找,把花名划
下来。
2、花儿们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一起跟它们打招呼吧。(出示图片)
3、这么多花都开放了,真是——齐读(出示: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把花的图片和花的名字一一对应来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花儿的美丽,积累描写花儿的词语,丰富学生的词汇。】
(二)赏花开
1、看到这么美的花陆续开放,老师也是满心欢喜,兴致勃勃地写了一段话,大家读读看,你觉得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花……)
2、同样写“花开了”,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请你默读这一段话,把各种花怎样开放的语句划出来。
3、这么多写花开的句子,你喜欢哪句?找出来读一读,并抓住关键词想象一下花开的样子。
4、交流感悟。
(1)“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生:我喜欢“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为什么?
生:它仿佛在和花儿比赛,看谁吹的喇叭最响。
师: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吹)用人的动作来写花朵的开放,把花朵都写活了,是不是?
师:谁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牵牛花就在我们的眼前开放。
(2)“万寿菊欣然怒放”
生:我喜欢“万寿菊欣然怒放”
师: 下午三点,万寿菊终于等到适合它开花的温度、湿度,它的心情怎么样?(高兴)看来你读懂"欣然"的意思了。那"怒"什么意思?别急,咱们请字典帮忙。“怒”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出示:1愤怒2、气势盛 该选哪种?
师:谁来读读?(这是一朵开心的万寿菊)还有哪一朵?(这是一朵生机勃勃的万寿菊)再来一朵。这么多万寿菊都开了,多热闹,气势多足呀!万寿菊们让我们一起欣然怒放吧! 齐读。
……
5、表演:这儿的花都开了,小朋友们,你们现在就是百花园中的花了,你们是怎么开的呢?把它开放的样子演一演。(点击课件,配上音乐,播放各种花开的图片)。
6、小练笔:
师:学了这一段,我们发现写鲜花的开放,原来可以用开放以外的许多词语表达,正是作者精炼而准确的用词,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么多美丽的花。细心的小朋友发现课文中还有两种花开的样子没写出来,一种是“午时花”,还有一种是“夜来香”,老师还找了两种花,请你来当当小作家,也来把他们写生动了。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描写花儿开放的句式的生动与多样,引导学生想象和朗读,感受花儿的美丽与作者用词的精妙。学生通过练笔,学习和模仿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花儿的开放,提高学生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品花时
1、出示表示花开时间的词语,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2、反馈
(1)花儿开放从早到晚是有顺序的,从凌晨四点一直到晚上九点,怪不得课文最后一段说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
(2)左右这个词用得很好。为什么用左右?(时间不一定刚刚好是中午十二点,可能会延迟,也可能会提早)所以,书上用了"左右",表达的时间更符合实际,更加准确了。
(3)“凌晨、中午、傍晚”用的也很好。用上凌晨我们知道了是凌晨四点,而不是下午四点,用上"中午""傍晚"使表达更加准确。
(4)时间词有的在句前,有的在句中间,如果都写在开头,你觉得怎么样?(没意思、看腻了)像书上这样写,富有变化,多有意思。
小结:作者这样一个整点、一个大致的时间,一个整点,一个大致的时间,这样的安排使语言错落有致,我们读起来琅琅上口。找到这些特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快地记住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
1、观察生字。我们用细心观察的本领学到了那么多的知识,我们写字也需要细心观察这个本领。仔细观察一下后面的十四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要提醒大家的。
2、相互提醒,师指导书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一样呢?课文是怎么把这个原因写清楚的呢?下节课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既是对本课学习的小结,又为下节课的学习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兴趣去探究。】
你也来试一试,用不同的表达方法来说“花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 ;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 ;
早晨六点左右,蒲公英 ;
夏天,三角梅 ;
二、我会背
凌晨四点, ;
五点左右, ;
七点, ;
中午十二点左右, ;
下午三点, ;
傍晚六点, ;
七点左右 ;
晚上八点 ;
九点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