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望天门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26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给人一种新鲜的意趣。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1、出示“天”字的甲骨文,学生认读。(师板书“天”)
2、出示“门”字的甲骨文,学生认读。(师板书:门“)
3、出示“山”字的甲骨文,学生认读。(师板书“山“)
4、从“天、门、山”三个字,生想象天门山的样子。(课件出示“天门山”注释)
5、师解题:公元726年,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天门山,写下了千古绝唱《望天门山》,(师板书“望”)“望“是什么意思?(向远处看)
6、生读题目,读出远看的感觉。
1、生自由读诗。
2、指一生读全诗。师点评。
3、再指一生读全诗,其他学生注意听他是怎样停顿的。
4、师课件出示划节拍线的全诗,指一生根据节拍线再读全诗。
5、生快速默读全诗,圈出诗中描写景物的字词。
6、交流。(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7、课件出示“楚江“注释,生了解楚江。
8、师: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9、生回答。
10、师明确。
11、教师按照诗的节奏用手势指导学生慢读,学生渐渐读出诗的韵味。
12、师讲解“碧”字。(课件出示含“碧”字的诗句)
13、明确“山”“孤帆”“日”的色彩。(青、白、红)
14、师生合作读诗。
1、生静静地默读古诗,边读边画。
2、师生交流。(中断、开、东流、会、相对出、日边来)
(一)人山相望——山是山,水是水 (学习第一二句古诗)
1、课件出示“断”的繁体字,师讲解“断”的意思。
2、课件出示“开”的繁体字,师讲解“开”的意思。
3、指名读诗句。
4、师范读诗句。
5、男同学齐读诗句。
6、全班同学齐读诗句。
7、师讲解“回”字,课件出示“回”字的三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体会天门山的雄伟、有气势。
8、师指导生读诗句。
9、师生合作读诗句。
(二)人山相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学习第三、四句古诗)
1、师指导学生理解“相对出、日边来”的意思。
2、生齐读诗句。
3、课件出示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生齐读。
5、生齐读“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6、课件出示《望天门山》,指名读。
7、全班齐读古诗。
一千多年过去了,(课件出示:天门山的甲骨文、楷书)天门山仍旧是静静伫立的山,天门山三个字的字形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汉字仍然保存了原始的图画性,看着字就能想起图画。请同学们课下再读这首诗,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吧。
课下再读这首诗,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望天门山
李白
景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