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花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学生自制时钟,合作汇报学习成果,带领学生进行研究“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和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体会课文不同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弄清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对开花的时间不能机械理解,注意用词准确。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我们就来“摘苹果”,请看树上有8个苹果,如果你读对了苹果上的字,苹果就会自动落下,相反就会好好的呆在树上。准备好了吗?(出示带有苹果的生字图片)——相信你们品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同学们,还想玩吗?老师就带同学们来“抓鱼”,看你能抓到几条,不同的鱼身上有不同的词语,读的越多抓到的就越多,准备好了吗?(展示小鱼图片)——上节课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有信心学好今天的内容吗?[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渲染气氛,复习上节课所学。]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什么是花钟?
一位植物学家根据花的特性修建了花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53页,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一找,“什么是花钟”,用横线画出来,读给大家听。
(2)欣赏各地有名的花钟。[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花钟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增加课外积累]
(3)这些花的开放有什么规律呢?
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陆续”是什么意思?(表示前后连续不断)你能用“陆续”造句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根据语境理解词语,做到活学活用。]
(4)体会植物学家做法的妙:
看“花钟”怎么知道能时间呢?——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植物学家的做法怎么样呢?——真秒啊!真有趣啊!
(5)齐读第三自然段,让人感受到趣!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老师读课文,圈画出花的名字,用横线画出时间。
(2)欣赏花朵,朗读领悟。
[设计意图: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花开的美,加深对于文段的印象,为后面分析句子做铺垫。]
(3)小组讨论,对比句子,独立造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了;昙花在九点左右开了……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 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同样是写开花,写法却不一样。在作者的笔下,有的花在吹喇叭,有的花翩翩起舞,有的花伸了个懒腰,这些花就像我们的小朋友一样,是不是很有趣呢?你想试一试吗?
早晨七点,蒲公英…… 中午十二点,太阳花……(生造句)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体会到语文用词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学习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能够造句。]
(4)作者为什么能把花朵的开放写得那么丰富而有变化呢? 板书:留心观察
(5)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高兴!读出喜爱!
(6)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浪线画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是怎样来说明这种密切的关系的呢?再读读有关句子想一想。(生汇报) 板书:温度 湿度 光照
课文举了昙花的例子,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植物开花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个好方法,同学们,我们在介绍一些事物时,也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
是不是所有的花开的时间都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告诉我们还有的花开花时间往往与昆活动的时间相吻合。板书:昆虫活动
为了奖励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老师带来了小豆子,老师把它泡在水中,你猜一天之后,两天之后,三天之后,它会有怎样的变化?(生汇报交流)
1. 搜集本课中喜欢的句子。
2. 写观察日记,写清观察的日期,把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