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拼读。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3、感受盘古高大英勇的形象,体悟他为人类造福、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4、感受神话特有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想象力。
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神话,神话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内心感到新鲜、有趣,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关键词句的能力和阅读能力,也掌握了一些读文的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落实语言训练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了解盘古开天地的具体过程,感受盘古的伟大品质。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要强调谁开天地,怎么读?(生读强调“盘古”)要强调盘古做什么,怎么读?(生读强调“开天地”)
打开语文课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几遍。
(一)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词语(带拼音小老师领读,去拼音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观察第三行词语:血液 下降 倒下去 (引导观察发现是多音字并组词)
3.观察第四行词语:清浊 混沌 滋润
师:仔细观察这组词语的字形,你发现了什么?(都是三点水的字)
理解三个词语的意思。(想想“混沌”这个词语,在课文里边什么意思?连成一团,看不清楚,这就叫做“混沌”,再看“清”、“浊”,你所看过的哪些东西是“清”的,哪一些东西是“浊”的。“滋润”,很干燥的季节,你喝了一口水,或者很干旱的大地,下过一场雨,你的喉咙就滋润了起来,土地也就滋润起来了,是吗?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4.同学们,学生字啊,要善于掌握规律,有些时候抓住它的字型结构和偏旁,就能把它记清楚。指导书写难写易错的字,“滋”“降”“液”。
5.生写字,师巡视提醒写字姿势,表扬写得工整美观的同学。
6.同桌相互反馈写字情况。
(二)整体感知
1.有人说,读书有一种很高的本领,那就是把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把这篇课文读成一句话吗?也就是说哪句话概括了这个故事的内容。请同学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来。(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
指名交流“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是的,这句话就概括了整个神话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但是有人说读书更高的本领是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请同学认真地读刚才那一句话,把这个词语圈出来。
3.找出关键词“创造”
(1)看老师写“创造”这个词语。请大家注意观察“创”字什么旁?再看“造”字,创造的“造”为什么要用“走之底”?
(2)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原地不动,能创造吗?“创造”需要工具,它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今天就去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去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呢?
(一)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个神话故事,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发挥想象,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读成一副又一副的画面。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进入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
1.师范读课文:“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伴随着东西炸裂的响声)
2.好,睁开眼睛,刚才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同学们这画面太神奇了,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画面去读一读一、二两个自然段,读出它的神奇,一会请同学读一读。(谁来,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一副又一副神奇的画面活起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重点强调“混沌”、“一直”、“十万八千年”,启发指导朗读。
2.谁接着往下读,把我们领进这一个神奇的故事中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辟过去。”
(1)老师把这句话改一下,你看行吗?“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这样改行吗?(理解“抡”、“劈”动作演示,指导朗读)
(2)同学们,盘古抡起斧子猛劈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指导朗读。
(3)劈得够猛的!这一劈,宇宙发生了巨变,接着读——
“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2.天和地这个时候形成了,产生了奇妙的变化。看。
投影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1)老师读上半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一下,你读的时候,把下一句的相应的词语也强调一下。 (2)男女生分开读。
3.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指导朗读。
4. 这句话中还有一对意思相近的词突出地表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缓缓,慢慢)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读出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5.继续往下读,看看天地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象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想象一幅又一幅神奇的画面。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顽强。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
(1)找出关键句,读。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2)同学们请看屏幕,这就是盘古顶天蹬地的画面。(出示课文插图印影件)我们还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盘古的动作?(顶天立地)
(3)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学生动作体会30秒。
(4)随机采访学生感受。
(5)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他站了多久?
(6)师引读:一百天过去了,盘古——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
(7)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谁接着把这个变化读出来!“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
师:100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丈
师:地下沉——
师:1000天过去了,天升高——
生:1000丈
师:地下沉——
生:1000丈
师:盘古也随着长高——
生:1000丈
就这样,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却──累得倒了下去,倒下后的盘古还能创造神奇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1.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读。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