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三年级的学生接触神话故事,内心感到新鲜、有趣。《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正是以具体而生动地叙述,极富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展开的,课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很愿意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而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不能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1.通过古今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揭示课题。(板书:18 盘古开天地)
3.齐读课题。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1)读词语,同桌互读互评;
(2)开火车赛读(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3)教师点评;
(4)全班齐读。
3.去掉生字词拼音朗读并听写
(1)指名学生朗读;
(2)全班齐读;
(3)找出易错的字词,并分析(由学生自由发现,最后再由教师补充);
(4)听写词语,纠正易错字。
1.将词语带到课文里,指名部分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五个自然段;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能用一句课文中的句子来概括课文的意思吗?
3. 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组内同学互说。
4.感知课文大意。用一句话概括。
5.说说你喜欢这篇课文么?为什么?说出你的感受。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体会盘古的创造精神。
2、通过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内化为自我表达,培养学生学会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学会复述神话故事的方法,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感悟课文语言的表达,内化为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完整有感情的把故事复述出来。
1、教师引读课题。学生进行朗读。
2、教师出示词语:“血液”、“滋润”。引导学生读准确、读生动。
1、学生默读课文,想如果课文能概括出一句话,会是哪句话?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心句。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2、从中心句中引导学生找到关键词。学生找到“创造”一词。
3、师板书“创造”。
1、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师引导学生走进盘古的创造之路,引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2、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读课文,领会词语包含的意思,有感情的进行朗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排比句。学生跟读。
2、教师指导朗读排比句。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
3、句式转换。把书里句子转换为“——,我知道——。”
1、配乐,教师对画面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学生总结值得学习的方面。
2、总结复述故事的方法。生复述故事。
1、引导学生对盘古说一句话。体会盘古的精神。
2、再写“创造”。 生用心写“创造”。
课后收集更多的神话传说故事,读后试着复述故事。
《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一、巧读课题 突出主题
通过课题的引读,激发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文章中心。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分开天地。在教学时,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的所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所妙之处。
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让学生伸出双臂上举,静静站1分钟,你累了吗?想象盘古顶天蹬地持续了多久?他累吗?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三、结合文本 展开想象
在指导阅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我这样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看投影,全体女同学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全体男同学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学生进行合作朗读,感悟盘古社体的巨大变化。
(出示句子)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仔细看,你还会看到更多更多的画面,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出示变换句式的练习更增加对盘古的钦佩之情。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号是课文本身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所在。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设计男女生合作朗读来整体感悟语言表达的结构。即:盘古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为了引导学生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具体,教师特别强调是变成了“什么样的”“什么”。留下空白,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就会相对地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多种形式 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同桌接读、师生接读、男女接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将身体的部位、以及变成什么鲜明呈现出来。而且这一部分有许多偏正结构的短语。如:飘动的云 隆隆的雷声 辽阔的大地 ,以这种方式朗读还可以突出要积累的好词佳句。
五、在遗憾中成长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方法,比如范读,男女赛读,抽读,但是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朗读,个人课堂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对有些环节的处理还欠考虑,如“盘古的身体化作宇宙万物”一段,我将男女师三者合作起来读,效果不太理想,不如紧接前面的同桌互相练习,直接进行男女生对读,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