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遵循新课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自读、精思、感悟、吸纳的学习过程,通过对文本的感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文本。
1.有感情地读课文,了解盘古用他的身体创造美丽宇宙的过程,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神话这种体裁,体会古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
1.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请大家认真观看,看完后举手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播放《自然之美》短片)
生自由谈感受。
2.师: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大地,飘动的云朵,构成了美丽的宇宙。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这些充满生机勃勃的万物都是谁创造出来的呢?(盘古)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人类老祖宗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
3.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一段展现一天中大自然万物变化的视频,让孩子感受到宇宙间万物的生机勃勃,再通过展示混沌一片的宇宙图片,使孩子初步感知盘古开创宇宙的神奇。】
1.师:我们班的孩子真会读书。昨天,老师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这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书,教师巡视正音。
3.师:有人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文章可以读成哪句话?请你说——
4.生汇报。
5.师:找得真准确,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读书的更高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哪个词?(创造)
6.师:“创”,什么部首?(立刀旁)为什么?(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
“造”,什么部首?(走之底)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要行动)
师:是啊,原地不动,能创造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盘古的足迹,看看盘古是怎样创造出美丽的宇宙?(出示2—3自然段)
【设计意图:从中心句提炼到关键词,让学生们初步感受到文章的主旨,体会到盘古的精神。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创、造”两个字的结构,感受到汉字的魅力。】
1.研读第二自然段,走近开天辟地的盘古。
(1)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看见了什么?
(2)生:他见周围一片漆:
(3)师:怎样读能让人听出周围一片漆黑?
(4)师:在这混沌一片的世界中,巨人盘古突然醒来,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怎么做?(抡斧猛劈)
(5)“抡”是个怎样的动作?怎样才是抡斧猛劈?谁把这个动作做给我看看?想想,怎样做,才能使得上劲?
(6)指导朗读。
师:团结力量大,让我们一起来有力地读一读,读出盘古的力量。
师引读:一天,盘古醒了,他看见周围—— 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朗读要重要猛]
(7)这是一位怎样的盘古?(勇于开辟、力大无穷的盘古)
(8)师:这一劈可真够猛的!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天和地就在这时形成了,并产生奇妙的变化。你看——课件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9)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轻而清的东西————(指导朗读:这句话怎样读?读轻——)
重而浊的东西————(注意:沉下去)
(10)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吗?(运用几组反义词,恰当地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作者多会用词呀)
(11)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体现了盘古开天地的艰难?(“缓缓”和“慢慢”)
(12)指导读出这种艰难。
2.研读第三自然段,走近顶天蹬地的盘古。
(1)师过渡:尽管依靠盘古的力量分开天地非常艰难,可盘古无所畏惧,天地应为盘古的勇于开辟而渐渐分开了。
(2)师: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在一起,就怎么做?你来说————
(3)出示句子: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①师: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这句话吗?(顶天蹬地)
②“顶天蹬地”这个动作是怎样的?咱们看看大屏幕。(大家也学盘古做一做)
③指导朗读。
师:是啊,不知过年多少年呐。来,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一千年过去了,盘古——
一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过去了,盘古——
(4)感悟盘古的品质。
①师:你觉得盘古累吗?他顶了多长时间?(不知过了多少年)
②师:既然累,他为什么不放弃,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盘古?(不愿中途放弃,坚持不懈)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盘古开辟天地的句子,不仅让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理解文意,还让学生学着做一做盘古的动作,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解读文本,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天升高,地下沉,盘古也越长越高。等到天地稳固以后,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身体都变成了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盘古身体的变化。
(2)生汇报: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
(3)师:你们的回答,让我终于明白,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了宇宙万物!(板书:化作万物)
(4)指导朗读。
①师:看,多整齐的句式,就像列队的士兵,我把红色部分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蓝色的留给我自己。咱们合作朗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吧。
②师: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盘古具有怎样的精神呢?(无私奉献)
(5)师:这些句子,我们换一种说法,看看是不是更能抒发我们对盘古的崇敬与赞美。
预设:生1:你听——天上飘动的云朵,格外洁白,我知道,这是盘古呼出的气息。
生2:你看——辽阔的大地绵延千里,我知道,这是盘古的肌肤。
师:孩子,我要听你们对盘古真情的赞颂,来,试试吧。
生把书里的句子转换为“ ,我知道,这是盘古的 ”来说。
(6)师: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仅仅是课文提到的这些吗?请生发挥联想说句子。
(预设1)生:地面上纵横交错的道路,我知道,这是盘古的根根脉络。
(预设2)生:变幻多姿的四季,我知道,这是盘古
(预设3)生:晶莹剔透的珍珠,我知道,这是盘古
(老师真佩服你们的想象力)
(7)师:孩子们,听了你们说的,我仿佛看到这样的画面,难怪有人说,读书最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幅画,孩子们,你们能把一个省略号读成一幅幅美丽的画,真是了不起呀!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面对这样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我们不得不感谢——
(2)生齐读句子。
【设计意图:“自读、精思、感悟”是本堂课的基本理念,在本环节,我先让孩子们自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盘古身体的变化,接着通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盘古的神奇变化,再让孩子们结合省略号说说盘古的身体还有怎样的变化,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盘古的奉献精神,又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1.师:当天地一片混沌,是盘古——抡斧猛劈;
当天地渐渐分开,是盘古——顶天蹬地;
当天地稳固,盘古把他的身体——化作万物。
孩子们,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
(请生复述故事)
2.师:学完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话对盘古说,来,一句话表达!
3.师:是呀,人类的老祖宗盘古多么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用一首诗来抒发我们对盘古的情感吧!请同学们一起读。(课件出示小诗:《我多想》)
4.思考:古代真有盘古这个人吗?引导孩子认识神话这种体裁。
【设计意图:课标的阶段要求中提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而复述整篇文章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此时结合板书让学生复述课文,能降低复述的难度。】
课后读一读更多的神话故事。
18、盘古开天地
抡斧猛劈
顶天蹬地 创造
化作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