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找骆驼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通过学习,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关于一位商人寻找骆驼的故事。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带着疑问听朗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听朗读课文。
2.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找骆驼》这个故事讲了商人( 走失 )一只骆驼,向老人( 打听 ),经老人( 指点 ),( 找到 )骆驼的事。
指名说一说。出示课件说一说。
三、细读感悟,梳理内容
1、本文是一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提示。
再读课文,找一找商人丢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
出示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你是从文中的哪部分内容知道的? (对话)
.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注意读出老人与商人的口气:比如商人的焦急与气恼,从着急到高兴再到转喜为怒。)
2.教师引述:老人并没有看见商人走失的骆驼,怎么会知道这头骆驼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地寻找问题的答案,好吗?
小组研究讨论:老人是怎样骆驼的这些特点的?
3.引导学生总结老人的观察骆驼留下的印记发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10自然段)
读课文,完成表格。
可以将老人的判断和观察到的现象—一对应,这样更加清楚明了。
老人看到的 | 推测出骆驼的特点 |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 | 左脚有点跛 |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 左边驮蜜,右边驮米 |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 上面留下了牙齿印。 | 缺了一颗牙齿 |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老人判断的过程。
小结:老人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知道了骆驼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在生活中,只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会有所发现的道理。
5、故事的结果:
丢失的骆驼最后找到了吗?商人是怎样找到的?
骆驼最后找到了,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顺着骆驼的脚印寻找丢失的骆驼。
四、交流体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来夸一夸文中的老人吧。
2.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五、作业
续写故事:想一想,如果商人再一次见到老人他会说写什么?
课下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
16、找骆驼
左脚跛
左驮蜜 右驮米 善于观察 认真思考
缺一颗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