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阅读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在语言实践中再现文本的语言特色,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熏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想象盘古身化万物的神奇画面,并能仿说一段话。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
师: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认读词语,师纠正个别字音。)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叫做这篇文章的中心句。(生齐读中心句)
读得真好!“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从这句话里你能读出哪个词?
生:创造。(师板书)
师: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创造就是做。
生:创造就是原来没有,后来有了。
师:这是我们对“创造”的初步认识,相信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1: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
生2:盘古创造之前,宇宙什么样?
生3:盘古为什么要创造?
生4:盘古创造的宇宙什么样的?
生5:盘古是从哪里出来的?……(对问题进行梳理)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近盘古。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什么样啊?
生:宇宙混沌一片。
师:什么是混沌?
生:混沌就是很黑。
生:什么都看不清。
师:对混沌的理解还不够准确,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理解。(投影出示混沌的词语解释,生自由读字典上的意思。)
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生:第一个解释:天地分开之前,宇宙模糊一团的样子。
师: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
生:2——4自然段。
师: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
生:这个自然段写盘古抡起大斧头,把天和地分开了。
师:知道什么叫抡起吗?
生:抡起就是拿起。
师:课文中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读读课文,做做动作,感受一下。(学生读课文,做动作,兴趣盎然)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觉得那把大斧头是很重的,所以用抡。
生:我发现了抡起大斧头跟拿起大斧头不同。抡起是这样子的(生做动作),拿起是这样(生做动作),抡起来非常有劲。
生:抡字让我们感受到盘古很有劲,很用力。
师:“抡”字用得多准确呀,让我们带着劈开天地的力量,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提名读)
师:他在读书的时候,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自己就是盘古。读书就要这样,入情入境才能读得有滋有味。请问盘古,当你抡斧猛劈时,在想些什么?
生:我一定要把这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
生:我一定要劈开黑暗,找到光明。
师:盘古充满了勇气和决心,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生读)。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
生:轻是重量轻,第二个“清”是……(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
师:能用第二个“清”组个词吗?
生:清楚。
生:清水、清澈。
师:对,用组词的方法也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生对读)
生:这句话中有反义词。轻和重是反义词,清和浊是反义词,上升和下降是反义词,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师:找得很准确,正是这反义词表明了天地的不同形成。
生:我还发现缓缓和慢慢是一组近义词,告诉我们天地分开的过程很慢。
师:你真细心!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
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生:开天辟地。
师: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壮举,把这个词写在第二自然段旁边,做个批注。
师: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成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概括。
(生默读)
生:顶天立地。
师:盘古顶天立地,直到天地成形他才累得(倒)了下去。
师:我们都来当一回盘古体验一下。(生起立做顶天立地的动作)
师::一年过去了,盘古……
百年过去了,盘古……
万年过去了,盘古……
百万年过去了,盘古……
生: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样过了不知多少年,盘古累得倒下了。
师:同学们,感觉怎么样?
生:辛苦! 累! 盘古太伟大了! 盘古真了不起!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
生:没有。
师:他又做了什么呢?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回答。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这句话叫这个自然段的——
生:中心句。
师:你们已经会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了。盘古的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同桌合作,一位读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位读它变成了什么。
师:通过读,你们有哪些感受?
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生:变化后的宇宙很美丽。
师: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边听边欣赏眼前出现的画面。(生谈感想)
生1:我看到了风吹着云,云在空中慢慢地飘动。
生2:我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云雪白雪白的,很美。
生3:我看到了云变化多端,一会儿像小狗,一会象骏马。
生4:云像一团团的棉花。
生5:我还看到滋润万物的雨露。圆圆的,像洁白的珍珠。像晶莹的宝石。
生6:我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象万马在奔腾。
生7:我看到了……
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要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
师:现在,你们知道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吗?(知道了)课文这里作者运用了(排比句)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宇宙。
师:盘古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想象一下,他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生:他的眉毛变成了美丽的彩虹。
生:他的鼻孔变成了深深的山洞。
……
师:你们已经翱翔于这神话的世界。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正是神话最吸引人的地方。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种变化,这个省略是不是可以换成句号了?
生:不可以,因为盘古的身体还有许多部分,都发生了变化。
师:原来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整个身体——(生:奉献了出去。)化成这美丽的宇宙。(板书:身化万物)
师:当宇宙一片混沌时,是盘古开天辟地,使天地形成,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叫——(创造),盘古身化万物,使空荡荡的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像这样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成就,也叫——(创造)。
回顾盘古的创造历程,你觉得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神?
生:是一个充满了力量和勇气的神。
生:是一个勇敢的神。
生:是一个有奉献精神的神。
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师:带着对盘古的崇敬,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生读)
师:其实这节课,我们也在“创造”,我们把文字读成了脑海中的画面,我们用想象丰富了省略号的内容,这都是你们的“创造”。回家后可以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生:创造)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