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掌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掌声》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赞美同学们的宽容和善解人意,也说明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地关心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文学习目标
1、课间播放《哦,课间十分钟》
师:老师知道三(2)班的孩子最喜欢听音乐了,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播放音乐)
2、谈话导入。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出示学习目标。
二、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变化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范读课文,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一个怎样的女孩?
三、学习课文一、四自然段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用“因为……所以……”说说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角的原因。
那时的英子内心一定十分地痛苦、忧伤、寂寞,当同学们在积极发言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在玩耍嬉戏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当同学们在唱歌跳舞时,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男女生分别读一、四自然段。
四、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
1、出示合作学习提纲:
(1)朗读课文2、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变化。
(2)同学们一共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 -------- ”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同学们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五、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第一题:
1、课件出示句子。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2、谁来读第一句话?想想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3、谁想扮演一下英子?
4、指导感情朗读第二句话。
交流第二题:
1、课件出示写“第一次掌声”,从哪里看出掌声超出英子的意料之外?假如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2、出示第二次掌声,说说同学们通过掌声想告诉英子什么?
3、理解“一摇一晃”走上讲台和走下讲台时的心情。
4、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英子为什么能从一个忧郁、自卑的孩子变成一个开朗、自信的阳光女孩吗?(板书:掌声。)
这掌声充满同学对英子的——鼓励),满含同学们对英子的—--赞赏),更饱含了同学们对英子深深的——(板书:爱)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英子的书信。
七、总结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八、板书设计
29、掌声
英子
自卑 自信
掌声
忧郁 开朗
爱
九、达标检测:
1、我想把掌声送给( )因为( )。
.2、同学们一共给了英子( )次掌声,从此英子从一个( )、( )的女孩变成了一个( )、( )的女孩,这是因为同学们给了她( )。
《掌声》教学反思
永德县城关完小 李晓红
这是我参加我县课堂教学竞赛的课,《掌声》是三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第29课,这篇课文写了一个身有残疾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之下终于鼓起勇气,走上讲台有声有色地进行演讲的动人情景。课文的故事内容粗粗看来并不难理解,但是从故事背后所表达出来的“让我们珍惜别人送给我们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以及对残疾少年面对生活坚强勇敢的精神的赞美,以及同学间纯真的友情的描绘,并不是学生一读就能够体会到的。所以我做了作了以下教学活动:
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
这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品读领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这样五个教学环节。其中第2-4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走到一位同学边,摸摸她的头):英子,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把自己当作英子,说:“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让一位女同学上台)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小英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又创设情境:“小朋友,此时,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她什么?”学生热情的话语打动了我们:“别怕!我们不会嘲笑你!”“勇敢点!”等等,很感人。当同学们给了英子两次热烈的掌声时,老师引导:快把这夸奖的掌声响起来吧!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英子你想说:……“谢谢你们,你们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 “你们的爱使我终身难忘。我要自信地面对一切。” 就这样,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到英子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到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的创设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我努力让孩子在这次互动的爱的学习活动中去理解课文内容。
二、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体现语文的人文性特点
1、在朗读中感受。如本节课重点指导第一次掌声时,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抓住英子动作神态来多角度的读,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和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2、在阅读中感悟。整节课,以两次掌声为线索。通过抓住英子掌声前后的变化和人物动作神态,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到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懂得要尊重、关爱别人。 3、在体味中升华。整节课我注重了对学生关爱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通过过渡语、小结语、评价语和激情语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缺乏情感共鸣性本节课最大的败笔就是我与学生情感上的脱离,要使学生感动首先教师应该先被感动,因为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也没有全心地投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以至于“感动”两个字从我口中说出是那样地苍白和牵强,感觉在情感上我与学生,我与课文脱离了。
二、 学生思维形式化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起主导作用,但这节课上我的引导出现了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回答错误。教学过程中,我想问学生:英子在掌声前给同学们留下怎样的印象?而我却提问:读文后,一开始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感受。结果学生并未领会“一开始”这个词,就有同学说,“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即使老师再说明是“掌声前”的印象的句子,还是有好几个学生谈了英子的变化的句子。这样就使得这个品读重点句的环节显得凌乱,而且浪费时间。我原以为“一开始”这个词会让学生说“掌声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说“掌声前”,让学生明白老师的问题范围。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节课的成与败很大程度上在于备课者的精心设计,我对这节课的预设与它的实际生成,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这说明我对教材的挖掘还不深,备学生还不够,这为我以后的教学指了一条明路。今后我会在这些方面多注意,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