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生字,会读好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利用“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
3.初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学生阅读深化故事的兴趣。
本课内容简单易懂理解不难,学生基础加好,要重点在朗读中感悟。
感悟利用“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读写结合。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或读过神话故事吗?说来听听。(区分童话、科幻画、神话故事)看看这些卡通上的人物,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卡通人物:、孙悟空、女娲。)
( 设计意图:上课时出示孙吾空、女娲补天的卡通画,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神话故事的人物,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时,再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题,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轻松和主动的学习氛围中。)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在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作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8课,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先写点,再写横,在写点,一笔一划,把字写工整。
师:老师请一位做得最端正的同学来读课题。(指生读课题,然后齐读。)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李老师相信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也认识了。读词
(1.指名读火2.齐读3.火眼金睛快速读。)
肌肤 混沌 四肢 滋润 辽阔 逐渐 缓缓 一丈 宇宙 黑暗 茂盛 创造 上升 下降 血液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身化万物
师:血液的血在这里读四声,他还有一个读音读xie 流血的血。
师:知道一丈有多长?生:大概是一公里。师:一丈大约有3.3米,咱们平时上课的教室的高度大约就是一丈。
理解“混沌”
1、默读,找出中心句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说读书要求再自由读课文。(读书要求:1.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2.边读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它画下来。(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上横线,并在旁边注明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找出关键词“创造”,引出下一环节。
师:是的,请同学们看看这句话,从中找出一个关键词?(创造)
(1)学习生字“创造”,各写一个字
(大家一起读(创造)师:“创造”是要求要会写的字,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创是左右结构,所以左侧的仓库的仓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先写撇,第二笔是长点,横折钩,竖弯钩,立刀旁写在竖中线的右侧,再写竖,竖钩,立刀旁要写的刚劲有力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我们再来写造,造是什么结构,(半包围)先写里边的告,在写走之儿,捺有曲折才好看。)
(3)分析“创造”的字形。
(4)“创”,立刀旁。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造”,走之底。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
(2)“创造”是什么意思呢——天和地原来也是没有的。这个从混沌到美丽,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
盘古究竟是怎样创造天地的?
(三)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1.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1)指导读“一片漆黑”“抡、猛劈”“一声巨响”等词语。并理解漆黑 抡起 猛劈
(4)找出反义词,引读体会其作用。理解混沌(课件出示四组反义词 用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了。
(5)盘古开辟天地的过程是不容易的的,找出关键词。(艰辛与漫长)
(6)怎样才能读好这句? 指名读。评价 分女男读谁
齐读
(7)天地分开是多不容易的事呀!盘古这一劈多神奇多么勇猛呀!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开天辟地。
请大家把这个词语积累在第二段的末尾。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顽强。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也该休息了。是吗?他是怎么做的?
(1)找出关键句,读。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课件书上的图
(2)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学生动作体会。
(3)随机采访学生感受。
(4)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可是撑着一片天啊!他站了多久?书上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想想看,一年过去了,盘古是怎么做的?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
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
(5)。师:盘古的动作,用哪个成语语来概括
生:顶天立地。
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我们也把这个词积累下来,写在第三段的旁边。(师板书:顶天立地。)
6师:盘古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经厉了漫长岁月。终于是天和地成形了。再次齐读,感受盘古的坚强和勇敢。)
(四)品读第四段,体悟语言节奏美。
1、小朋友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课件出示本段内容)
(1) 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2) 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
(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把你读得最好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3、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齐读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4、这么美的语言,还想再读读吗?老师引,你们读,好吗?
(2) 结尾处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那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出示:他的( )变成了( )的( )。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交流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板书:身化万物)学生积累在本段后面写。
师:大家看,这就是盘古!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身化万物!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1、默读,找出中心句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词送到课文中,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说读书要求再自由读课文。(读书要求:1.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2.边读边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它画下来。(师:这一句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这篇文章的中心句。请同学们把这句话画上横线,并在旁边注明中心句。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2、找出关键词“创造”,引出下一环节。
师:是的,请同学们看看这句话,从中找出一个关键词?(创造)
(1)学习生字“创造”,各写一个字
(大家一起读(创造)师:“创造”是要求要会写的字,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写,创是左右结构,所以左侧的仓库的仓要写在竖中线的(左侧),先写撇,第二笔是长点,横折钩,竖弯钩,立刀旁写在竖中线的右侧,再写竖,竖钩,立刀旁要写的刚劲有力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我们再来写造,造是什么结构,(半包围)先写里边的告,在写走之儿,捺有曲折才好看。)
(3)分析“创造”的字形。
(4)“创”,立刀旁。创造需要刀斧来披荆斩棘!“造”,走之底。创造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途。
(2)“创造”是什么意思呢——天和地原来也是没有的。这个从混沌到美丽,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
盘古究竟是怎样创造天地的?
(三)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1.品读第二自然段,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体会盘古是怎样把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的。
(1)指导读“一片漆黑”“抡、猛劈”“一声巨响”等词语。并理解漆黑 抡起 猛劈
(4)找出反义词,引读体会其作用。理解混沌(课件出示四组反义词 用反义词把天和地分开了。
(5)盘古开辟天地的过程是不容易的的,找出关键词。(艰辛与漫长)
(6)怎样才能读好这句? 指名读。评价 分女男读谁
齐读
(7)天地分开是多不容易的事呀!盘古这一劈多神奇多么勇猛呀!这段故事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开天辟地。
请大家把这个词语积累在第二段的末尾。
2.品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顽强。
师:天地分开了,盘古也该休息了。是吗?他是怎么做的?
(1)找出关键句,读。
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课件书上的图
(2)想不想当一当神话中这位了不起的盘古呀?学生动作体会。
(3)随机采访学生感受。
(4)我们这么快就累了,盘古可是撑着一片天啊!他站了多久?书上说“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我们想想看,一年过去了,盘古是怎么做的?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
师:一万年,一百万年过去了,盘古仍然——(生接)
(5)。师:盘古的动作,用哪个成语语来概括
生:顶天立地。
同学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我们也把这个词积累下来,写在第三段的旁边。(师板书:顶天立地。)
6师:盘古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敢,经厉了漫长岁月。终于是天和地成形了。再次齐读,感受盘古的坚强和勇敢。)
(四)品读第四段,体悟语言节奏美。
1、小朋友们,天地分开了,可盘古却倒下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请你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自由读)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偏正词组的大量运用及其表现力:(课件出示本段内容)
(1) 在学生回答时用红色出示偏正短语。
(2) 请你读读这些红色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怎么样的什么”的偏正词语)
(3)现在我变了点戏法,将词语前半部分蓝色部分遮住了。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感觉怎么样?(平淡无味、单调不够生动形象、没感情)
(4)没了这些词语就不美了,看来这些词语真的,挺有用的,挺值得我们去积累的。现在请你美美地来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像,当你读得美的时候,就能看到藏在词语后面的一幅画了。
把你读得最好的词语读给大家听。
3、这些词很美,其实这段话更美,瞧,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齐读
他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
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
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
变成了
太阳和月亮。
他的四肢,
变成了
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他的肌肤,
变成了
辽阔的大地。
他的血液,
变成了
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
变成了
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
变成了
滋润万物的雨露。
……
4、这么美的语言,还想再读读吗?老师引,你们读,好吗?
(2) 结尾处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那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吧!出示:他的( )变成了( )的( )。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交流
师:盘古,他用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宇宙万物,化成了所有一切的一切!(板书:身化万物)学生积累在本段后面写。
师:大家看,这就是盘古!他开天辟地、他顶天立地、他身化万物!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自然段。
1、小结:小朋友们,你看到了吗?那辽阔的大地,那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了吗?那茂盛的花草树木,那滋润万物的雨露;听到了吗?那隆隆的雷声。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老祖宗盘古创造的,让我们用一句话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景仰吧!
出示: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齐读。
2、写字
(1)出示:辽阔肌肤
血液滋润
创造
今天,咱们要写的字也很有意思,里面藏着5个词语,一起来读。
看右边这两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偏旁相同:肌肤——肌是肌肉,肤是皮肤,都是身体的一部分,所以都是月字旁。滋润——滋润过的物体都饱含水分,所以它们都是三点水旁的。)
(形声字:这四个词语都是非常典型的左边表义,右边表声的形声字。)
(2)出示:暗降丈肢
再看剩下的四个字中,大家觉得哪个更难写?(降)
要想把它写正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降的右下部分)
要想把它写漂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左窄右宽)
(3)学生书写。
师: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巨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生汇报(奉献精神,伟大等。坚持不懈)
师: 同学们,盘古虽然只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但我们相信他那英勇、顽强、无私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听,并搜集《夸父追日》、《嫦娥奔月》两个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