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1、(出示望月图,音乐)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牵挂着它。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思念不已。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那么诗人王维的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
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一)认音
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
3、再读诗句。
(二)知意
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2、读读自己读懂了些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3、共同初释诗意。(借机板书:思)
(三)悟情
(1)自由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a. 简介诗作背景。
诗人十五岁那年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期间,他一直漂泊在外。这首诗是他在十七岁时创作的。他不在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是“异乡”。
b. 同学们去别人家做过客,在别人家做客就是别人家的客人。王维在长安就是长安的客人,所以说是“异客”。
c. 王维独在异乡做异客是一天吗?十天?一个月?还是多长时间?(整整两年700多个日日夜夜啊)
(2)在这种情况下诗人有什么感觉呢?感悟“每逢佳节倍思亲”
a.师:诗人十几岁还是个孩子呀,他会在哪些时候最想家?
生病了,想家;晚上害怕睡不着了,想家;在外吃的饭菜不可口,想家……
b. 口头练习:
诗人离开了亲人,平日里常常想家,在节日里他会更想家;
诗人离开家乡两年了,平日里常常想家,要过节了他就会更想家。
所以说:(生齐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有哪些习俗?(生:……)一年有那么多节日你们喜欢吗,为什么?(生……)是啊,节日里能跟家人团聚,能吃到好东西,很热闹,这样的节日就是(佳节)。
d.王维过节了能跟家人团聚吗?(生:——)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吗?(生:——)能跟朋友一起快乐地玩吗?(生:——)那么他过节了会像你们一样也高兴吗?他又是什么感觉?(难过、悲伤、伤心……怕过节)
e.虽然王维害怕过节但是每个节日还是会如期而至的。
口头练习:
春节之时,外面鞭炮声声,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春节)倍思亲;
端午节了,到处粽子飘香,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端午)倍思亲;
中秋来临,对着空中的圆月,远在异乡的诗人,只能用诗句对家人说:_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中秋)倍思亲;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乡的诗人,用诗句对家人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除夕)倍思亲;
f.今天是重阳节了,有谁知道重阳节的习俗?(师生共同介绍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喝菊花酒可长寿;插茱萸可求平安避邪。并且认识茱萸)
长安的人们是怎么过节的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穿过时空隧道一起走进王维的世界,去看看当时的长安人是怎么过节的。
(师配乐启发,生闭目想象):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街上热闹非凡,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兴高采烈地忙着过节了。有的约了一行人一边比赛着登山,一边采着菊花;有的约了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边喝着菊花酒,一边高声谈笑着什么;到了夜晚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吃着丰盛的晚餐……在家乡,你将会看到很多很多美好的画面和场景。
g.展开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说出来。
是啊,在家乡,亲人团圆是多么幸福啊,朋友相聚是多么快乐,可此时的王维呢?
h.展开对比图:当别人相约着出游,可他却只能一个人独自遥望着家乡;当别人朋友相聚高兴畅快地痛饮时,他只能独自一个人拿着酒杯喝闷酒;别人节日里可以跟最要好的朋友一边下棋一边喝茶谈心事,王维却只能独自一个人默默地对着纸笔说话。
i.想想王维此时此刻的心情。(生:难过、痛苦……)生反复读诗句(独在异乡这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体会王维的情感。
王维虽然人在哪里(长安),但他的心却在哪里(家乡),让我们跟着王维的心看到家乡的兄弟在干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
(3) 导学“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a.指名朗读诗句。
b.边读边想象一下:王维的兄弟分茱萸的情景。是多了一枝茱萸吗?(不是,是少了一个人啊)
c.师:我的亲人朋友们,思念可以穿越很远的距离。把你们的思念说出来吧,我一定会感受得到的。
d.(音乐《远方的书信》)师生体验亲人朋友跟王维说话。
e.师:王维思念着家人,家人也在思念着王维。这就是亲人,这就叫做互相牵挂互相关心。
f.分组、分男女读诗句。
我的亲人们朋友们,我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你们,但我的功名还没成就,现在只能寄回我的一首诗,你们从诗中就能读懂我的心啊。
(同学们,我们都是王维的亲人朋友,来读读他的心声吧。)
1、感情诵读
a.师指导朗诵:(重,拖,轻,扬)
b.自由练习读。
c.指名读,共同评议。
d.老师也被王维浓浓的思念感染了,我也想读一读,好吗?范读指导。(配乐诵读)
2、积累背诵
a.配乐读:同学们,你们有过思念的感觉吗?在什么时候思念谁?
(生谈体验,说后读全诗,读后让同学评价。)
b.背诵:让我们把这份思念之情长留心中,跟着悠扬的琴声一起来背一背。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远在异地,遇到故乡来的人时,那种激动欣喜之情可想而知。见面时一定有许多情况要打听:家人是否平安?故乡的父老乡亲生活怎样?王维好不容易见到故人了,他想问的是什么呢?
1、出示:《杂诗》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生借注释自学
杂诗(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
3、交流自学情况。
4、诗人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每一人每一事,连家乡的每一草每一木都在他的牵挂之中。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时时怀念的赤子之心。
5、再齐读《杂诗》。
6、同学们,我们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王维的乡思。今后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亲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啊!
7、最后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今天的这两首诗吧。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 遥
异 思 遍
倍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