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盘古开天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学生进入中年级语文学习一段时间,逐步走进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第一次在精读课文中接触神话故事,学生能感受到其中的想象部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大意,但由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欠缺,在对课文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述的环节,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应该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记清文章大意,有条理的讲述,进一步再加上优美的修饰语,将复述补充完整。
第二学段在阅读方面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点学生必须通过多读、熟读课文进行感知。
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
想象盘古生化万物的神奇场面。
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
想象盘古生化万物的神奇场面。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许许多多古老的神话,相信下面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你们一定熟悉,让我们大声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吧!(多媒体显示神话中的人物)。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盘古.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领悟读书方法。
范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在脑子里“过动画”。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理解“混沌”一词含义。
运用同样的方法练读课文第1自然段。指名读。
2、读悟结合,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以下两个句子的那个好,好在哪里:
a、盘古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
b、盘古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第二句话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盘古当时用力的样子。)想象当时的情景,并读出自己的感受。说说盘古一把利斧劈开天地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形容?(开天辟地)
(2)读句子,感受句子中存在的三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男女生对读、带动作读句子,感受天地分开时的神奇场景。
3、学习第3、4自然段。(理解词语“一丈”)
盘古顶天立地,但最终还是累倒了。累倒之后又怎样呢?
指导朗读,展开想象,感受神奇和美丽。
学生自读,找到自然段的中心句,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边读边画出盘古身上发生的变化,感受变化的神奇。
指导朗读,把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感受宇宙的美丽。
拓展想象,丰富美丽。
三、巩固练习,总结升华。
1、盘古的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出示句式) 盘古的-----------,变成了----------的------------。
2、练习复述。
盘古的一切都化作了万物,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他把自己的全身化作了宇宙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如果没有他,就没有美丽的宇宙。
搜集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