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掌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三年级阶段学习目标及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犹豫、”等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陶行知说过:“你不知道学生的能力,不知道学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学生。”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优化教学。
本文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而且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本文语言质朴简单,对他们来说读懂这个故事应该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平淡的叙述后面却包含着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对于正常人,对于缺少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却很难体会其中的辛酸。如何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学生和小英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带学生进入残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学中应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促进学生实现文心和人心的和谐交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情感变化,理解人与人之间是需要鼓励和关爱的。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语言,揣摩神态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小英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掌声的内涵。
(一)、导入:
师:孩子们,这节语文课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条件:如果你觉得老师的这个故事讲的特别好,或者说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你觉得特别感动,那么就请你给老师一点掌声,好吗?
生:好!
(音乐播放课件,师读课文)
师:感谢大家给了老师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9课《掌声》,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我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29 掌声)生齐读课题
〈设计理念:语文是诗,音乐是烘托,范读是指引,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立刻带入到语文情境中来,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对课文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新授
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多媒体播放学习目标)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
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7页,像老师刚才讲故事那样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在读的过程中,找一找,课文中小英获得了几次掌声,找到描写小英获得掌声的句子,用“——”把它画出来。开始。
生读文,画句。
师:孩子们,你们找到了吗?课文中小英获得了几次掌声?
生:两次.
师:找同学分别读一读描写这两次掌声的句子.
生:读
师多媒体演示句子.
〈设计理念:在每一个文本中,都有一个文眼,在品读、咀嚼文本过后,我将本文的文眼立足于两次掌声,并以此为线索,围绕其展开教学。〉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
生读。
师追问:“你在朗读这句话时,重读了哪些词语?
生答:
师:齐读一次
生读
师: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你发现,骤然间:是慢慢的吗?
生:
师:是一点一点延伸出来的吗?
生:
师:那是什么样的?
生:
师:是的,是快速地,瞬间爆发出来的掌声。那掌声是稀稀落落的吗?
生:
师:是冷淡、应付的吗?
生:
师:是短短地的吗?
生:
师:那又是什么样的?
生:
师:是的,那掌声是热情的,是经久不息的,
是——生读(热烈而持久)
师:让我们再次感受那瞬间爆发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生读全句
〈设计理念:这个环节由词到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帮助学生体会第一次掌声热烈和经久不息,为下面教学做铺垫。〉
师:孩子们,想一想,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为什么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为什么热烈而持久?那么就让我们走近英子,去看看她的故事,去走进她的内心。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找到描写轮到英子讲故事时,英子走上讲台前以及走上讲台时的动作、表情、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来。
生读、画
师:孩子们画好了吗?
生:
师:谁能把你画的句子给大家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在这组句子中,有几个词语生动地描写了英子当时的表情、神态以及动作,谁来找到它们?
生:
师:多媒体演示“犹豫”、“慢吞吞地”、“眼圈红红的”、“一摇一晃”(板书:一摇一晃)
师:孩子们,我们平时都参加过类似讲故事这样的活动,这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可英子为什么“犹豫”、为什么“慢吞吞地”、为什么“眼圈红红的”、为什么“一摇一晃”的走上讲台呢?她在学校的表现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快速浏览课文1——3自然段,去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示意我。
生:
(相机出示小儿麻痹症的多媒体图片)
师:是的,英子是个安静的女孩儿,英子在面对众人的目光的时候,总是立刻就低下头,她是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她的腿脚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别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也许,你们还不能够深刻的体会英子的心情,老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播放图片
师:(介绍图片)孩子们,当你们看到这里,你们觉得他们可怜吗?
生:
师:你们有没有心疼他们?
生: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通过由字到词,由词到句,以及图片演示,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读音、用法,指导朗读。在不露声色的朗读指导中,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脉络。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学会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不要生硬提拉与代替,而是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位置,设立一个脚手架,引导学生一步步向上攀援。同进能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词语使用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变化的揣摩〉
师:那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英子为什么“犹豫”、为什么“慢吞吞地”、为什么“眼圈红红的”?
生:
师:是的因为英子害怕所以——
生读
师:因为英子没有信心,所以——
生读:
师:因为英子要面对自己的害怕、面对自己的残疾,所以——
生读: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在经过品析词句,创设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后,一步一步的引领与渲染,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为诠释第一次掌声的含义做下了伏笔。〉
师:所以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多媒体课件)那掌声里包含了多少我们要对英子说的话,那些骤然间响起的掌声究竟是为了什么?
生:
师:是的,这掌声是要给英子信心,是要给英子鼓励,是要给英子力量,是对她最终站在讲台上的勇气表示赞赏!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英子的——
生:爱!
师:是的,是因为——
生:爱!
(多媒体播放音乐)
师:我们要告诉英子,来吧,和我们一起去玩耍,我们是最好的伙伴!——
生读
师:我们要告诉英子,没有人会歧视你,不要害怕,走出来,世界多美好!——
生读
师:我们要告诉英子,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生读
〈设计理念:学生在读中感悟掌声的力量,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如果你是英子,面对大家的鼓励,面对大家的掌声,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
〈设计理念:理解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使学生受到爱的感染和熏陶。 〉
师:课文中的英子说话了吗?
生:
师:在第一次掌声过后,英子的表现是怎样的?
生:
师:故事讲完了,英子再次获得了掌声——(多媒体)
生齐读
师:第二次,同学们为什么给英子掌声?
生:
师:在第二次掌声过后,英子又是怎样做的?
生:
师:是的,英子深深地鞠了一躬,又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板书:一摇一晃)此时的一摇一晃与走上讲台时的一摇一晃,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生:
师;(板书:自卑、自信)
师:英子的自信还表现在哪些变化?
生:
师:是的,掌声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她能够使一个曾经都不敢让别人看她走路的女孩主动要求别人教她跳舞!这掌声的力量多么强大,它唤起了一个女孩内心深处的自信,这掌声就是——
生:爱(板书)
师:多年以后,英子给我来信这样说——谁能读?
生个别读
〈设计理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三、四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接触、咀嚼、揣摩感悟这些语言。例如,教学中抓住“犹豫”一词,让学生体会英子矛盾的内心冲突,感悟当时她的痛苦。这是理解英子之所以被掌声感动的基础。英子越是犹豫说明她越是需要他人的帮助与鼓励。
抓住描写人物神情、动作、语言等的词语来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准,语言的美,感悟文本所传达的情感,以便走进人物的内心。同时,教学中较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训练,朗读方法的指导,以及指导学生如何“由表及里”的感悟人物情感。〉
师: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命运,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别人给过你掌声吗?或者说一说你给过别人掌声也可以。
生:
师:(多媒体音乐)听,这掌声,孩子们,你们能告诉我,现在的你认为掌声是什么?
生:
师:是的,掌声是鼓励,是表扬,是力量……(多媒体出示诗)
生:读
师:亲爱的孩子们,把我们的掌声响起来……
生:(掌声)
师:让我们把掌声再次响起来……
生:(掌声)
师:在生活中,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都不要吝啬把掌声送给别人,让暖暖的掌声传递暖暖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