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听听,秋的声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所以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想象中创新,是教学关键。
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了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练,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不过学生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重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1.师:同学们,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今天就让我们抓住秋的尾巴,再次走进秋天——(出示PPT)“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
2.学生欣赏秋的美丽图片,并齐读秋的词语。
黄叶舞秋天 枫林如火 大地丰收 北雁南归 金桔飘香 秋菊怒放 芦苇苍苍
3.师:其实,秋天不仅有如此绚丽的画面,还有许多好听的声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出示课题,齐读。)
引导:“听听”第二个重复的动作要读轻声。(学生再读课题)
(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4.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5.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指导:“听听”第二个字要轻声。(重叠的动词第二个字要读轻声。)
1.齐读阅读提示,画出阅读要求。
教师板书:读 想象 交流 写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检查。
生字词:
手臂 刷刷 蟋蟀 振动
歌韵 叮咛 掠过 歌吟
辽阔 音乐厅 绽开 匆匆
指名分小节朗读。
4.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5.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同桌进行交流)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6.逐节出示。
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
指导朗读: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它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
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师: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出示:秋天还有哪些声音?)
1.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2.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
,
。
出示一些图片与声音,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更好地写诗。
如:石榴“啪啪”,割稻机“轰轰”,同学们秋游的欢笑声“哈哈”,秋雨“沙沙”,知了“知了”,燕子“唧唧”……
3.学生自由想象写诗,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四人小组交流,把自己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5.指名读自己所写的诗,师生进行点评。
6.师: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这些声音和刚才有什么不同?(有声与无声)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秋的声音还可以在——(出示图片)
(每一个金黄的南瓜里,每一串紫晶晶的葡萄上,每一个香香的梨子里……)
7.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小节。
8.师小结。
9.师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图画、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