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富饶的西沙群岛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海水、海底等有关录象,强化学生的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理解, 体会文章描写的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我们这里属北方半岛内陆地区,学生对于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之心的少年儿童来说,会很容易对这些内容产生兴趣的。
【教学重、难点】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以及丰富的海域产品,对于远离海域的北方孩子来说,都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我国的南海海面上,有一群岛屿,它们就像朵朵蒂莲,又像颗颗珍珠,星罗棋布地分布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上,那就是令人神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西沙群岛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对!全篇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地方来表现它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我想西沙群岛的这些地方一定非常吸引你,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游船,到那儿去看一看吧! 看看西沙群岛的风景到底有多优美、物产有多丰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说说作者从那些地方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
过渡:你最喜欢西沙群岛的什么地方?快来告诉大家吧!
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里的海水与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课件展示,感受海水的美,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3.海水为什么这么美?(学生读——)借助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海底的地形特点导致了海水的异常美丽。
4.句式练习
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因为---------- ,所以 --------- 。
之所以 ---------- ,是因为--------- 。
(二)学习第三、四段:
1.情景朗读3、4自然段,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圈出来。(珊瑚、海参、大龙虾)
2.记者采访:
(1).珊瑚
A.出示各种珊瑚图片,感受它的多姿多彩、鲜艳夺目,读出它的美。
B.语言训练:展开想象,珊瑚还会像什么?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句子。(如珊瑚有的像蘑菇,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树枝,还有的像蜂窝,真是千姿百态!)
(2).海参
出示图片,记者简介:海参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而且是有名的滋补药品。一般体长10至20厘米,特大的30厘米。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三米,比蜗牛还慢,文中说它怎样动?(蠕动)
“蠕动”给人怎样的感觉?(懒洋洋)读句子,感受它“懒洋洋”的动作特点
(3).大龙虾
(4)鱼
过渡语: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对——是鱼。
A. “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出这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了吗?(没有,这是举例说明)仅仅几种鱼就已经让我们感到美不胜收了,想一想吧,还有好多好多各种形态的鱼呢,一群一群的,会有多美呀!美美地读这一段。
B.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水一半鱼吗?(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鱼多的意思,这样写很有感染力)你还能从哪看出鱼很多?
(三)导游引领学习第四。五段
(四)齐读第六段
四、拓展:
学过这篇课文以后,看到这样美丽富饶,充满神奇的西沙群岛,你想对它说什么?
五、总结全文
(看黑板)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真切地感受到西沙群岛不愧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祝愿祖国的西沙群岛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