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
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 等词语。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年级是低段与高段的“交接点”,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加之本班学生语文学习基础不大理想,成绩两极分化比较大,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难度挑战。但是,作为山区的孩子,他们对蜜蜂都比较熟悉,所以学习该课文的兴趣是会比较浓厚的,积极性会是高的。自然学习效果也应该不错。
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
1、上一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的世界。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昆虫的奥秘呢?
2、同学们认识蜜蜂吗?自己家养有蜜蜂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法国昆虫学家的《蜜蜂》。
二、预习任务:(课前)
1、从多渠道收集有关蜜蜂的相关资料。
2、自制生字卡片,自学生字词。
3、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自主、合作、探究:(课内)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教师作适当补充)
3、交流识记生字的不同方法。出示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作者为做试验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四、达标检测:
1、听写词语。
无论 试验 纸袋 证实 飞散 几乎 大概 减少 阻力
遥远 推测 包括 检查 迷失 准确无误 沿途 确确实实
超常 记忆力 本能
2、形近字组词。
测( ) 采( ) 辨( )
侧 ( ) 彩( ) 辩( )
3、写近义词。
陌生( ) 推测( ) 证实( )
4、写反义词。
超常( ) 陌生( ) 遥远( )
5、在下列句子中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大体内容,也了解了关于蜜蜂的一些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课文内容。
试验原因 :
试验经过 :
试验结果:
得出结论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熟课文,细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3、在文中画出“我”做试验的过程。
《蜜蜂》这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生动的记述了作者思考和观察所得,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前学生预习得扎实,课堂上学得主动,学得活跃,教师也觉得教的轻松,整堂课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去亲身体验学习。教师真正成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然而,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少部分学生在掌握生字词、朗读课文等方面有较大的困难,没有达到“堂堂清”的预计目标。这也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