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梳理信息,清晰完整地说出作者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受法布尔先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课文中写得好的句子。
相对低年级同学来说,三年级同学的识字能力较强,因此,本课文的第一课时,在识字教学方面不能倾向低年级化。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已有的识字能力,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此基础上,注重让学生自主读书。一开始,学生对课文不熟悉,有可能读不好,要求教师尽量多地把教学时间还给学生,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直到把课文读通读顺。学生只有在会读课文的前提下,才能尝试进一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才能真正深入课文,去感受、触摸文章人物的感情与温度。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通常较低,在初体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时,要不就是对全篇课文详细复述,要不就是说得顺序比较零乱,不知道如何把课文要点用较简短的语言进行归纳。这要求教师在这方面要注重一定的方法指导,让学生遵循一定的方法在实践中慢慢探索索,逐渐形成、提升语言概括能力。 同时,三年级学生相对高年级同学来说,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较低。教师在组织第二课时时,注意不能高年级化,去挖掘文本的许多深层次含义。对学生在三年级这样过渡性阶段,仍然以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为主。对文本的感悟,不要求学生一一用语言表述,可以用诵读的形式来表现。只要学生在理解课文后,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说明学生已明白课文含义,因为理解是朗读的前提与基础。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梳理信息,清晰完整地说出作者做了一个什么实验。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感受法布尔先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1、常规:上课、起立。嗯,孩子们真有精神!
2、介绍法布尔和《昆虫记》: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人,哦,就是他,他是谁呢?
你听说过法布尔吗?你听说过,你来说?(我听说:法布尔是法国的一位昆虫学家,他在一生中写过一本书,名叫《昆虫记》。)
对了,看,这就是他写的《昆虫记》,昆虫记呀可不是一本,一共有十多本,这里面记录了法布尔一生观察到的好多种昆虫的秘密,那你知道《昆虫记》里面,他记录的哪一种动物最多吗?(我知道法布尔写蜜蜂最多,有两到三本是写蜜蜂的)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那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法布尔《昆虫记》里的一篇文章,第14课,蜜蜂,看看法布尔都发现了蜜蜂身上的哪些秘密?跟着我写:14、蜜蜂
4、读课题:谁来读课题?请你读,你来读吧,大家一块读课题
1、出示字词,检查字音:老师知道大家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多遍,是吧?那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字词。
(出示带拼音的10个生字(点击一只蜜蜂,从各个方向飞出生字)一个个生字现在像蜜蜂一样飞出来了,谁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请你读
好的,看来大家预习得不错,我们再来看这行词语:(用蜜蜂飞出:阻力、推测、证实)如果请你对词语当中的生字,给大家在字音方面提个醒,你会说点什么呢?(阻力的阻和推测的测都是平舌音,只有证是翘舌音)对了,我们把平翘舌读准!来齐读。
2、看准字形
(用蜜蜂飞出出示:试验、大概、无论)再来看看这行生字,如果请你在字形上给大家提个醒,你又想说什么呢?请你说
(试验的试右面部分斜钩上没有撇)这一笔太关键了,我们一边读一边记住它,来。还有什么要注意的?
(论的右半边下面不仓库的仓,而是昆仑的仑)对了,注意这是一撇,不是竖弯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起来记。
这个字有想说的吗?(大概的概的最右边不是无,因为它的第二笔是竖折,而无的第二笔是横)哎,多好呀,这一笔是竖折呀,来,我们一起读。
3、读准多音字
还有一组词(用蜜蜂飞出出示:几乎、尽管、闷热)我们大家先来读再感受,看看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多音字)对了,这几个词都是这几个多音字在文中所组的词,那么,它都读什么呢?(出示多音字:几尽闷)
生:第一个字既念()又念()。
师:谁能用组词的办法区别这两个读音?(几:几乎、几:几个)
师:还能组别的词吗?
生:几茶几,几几组。
师:真好,这个字,又念()又念(),谁能给它组个词呀?
生:尽管、尽力、尽头
师:好样的,再来看这个多音字,它又念又念()又念(),文中组的是闷热,那么孩子们,什么情况下读作men,什么情况下读作men呢?
师:老师根据字典老师的解释,给大家编了一首小诗。
(出示:心里很烦闷,只因天气闷,闷声无言语,愁闷不开心。)
谁来读一读!好记吧!那谁来组组词呢?
4、写一手好字
师:(出示课件:试验)好的,孩子们,在我们今天学的这么多生字中,这个词最关键,因为全篇课文都是围绕着它来写的,让我们来读一遍。
我们就来写好这两个字。好的,看老师是怎么写的?
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言字旁写在左半格居中的地方,横稍稍向个倾斜,工字的这一竖要落在竖中线上
写斜钩:写字呀,写正确很重要,要把它写美观就更不容易了,怎么才能写得漂亮呢?要做到意在笔先,写之前啊,在心里先确定好每一笔的起笔在哪,收笔在哪,事先想好了,一笔写成,就好看了。看老师,我把起笔定在这儿,在心里呢,想好在这儿收笔,然后一次到位,怎么样?
范写验字:再来看这个验字,马字作偏旁,靠近竖中线,人字头稍微高一点,注意这个横要写在横中线的上面,下面第一点朝右,第二点稍微高一点,这个撇可以稍微长一点,最后这一横最长
(出示:“试、袋、概、减”田字格出现,易错的笔画标注出来。)
书空:孩子们,意在笔先,记住了吗?好的,我们现在就跟着电脑老师一起书空。(点课件显示笔顺)
描红:现在,我们就试着写一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老师提醒的笔画,一定会比老师写得更漂亮!
提醒: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长。
嗯,写得真好,把它放在右上角,奖励大家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
要注意听内容哟!
1、听音乐:(课件飞入蜜蜂动态,歌曲《勤劳的小蜜蜂》)你听到了什么?(蜜蜂勤劳)
是呀,蜜蜂几乎是昆虫里最勤劳的动物了,为了酿造五百克蜜,往往要飞出去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可是蜜蜂也很神奇,不管它飞出去多远,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的家,难道蜜蜂有什么神奇的本领吗?
2、小组讨论:答案就在课文里,请孩子们到语文书中去找答案吧!看谁先发现,蜜蜂有什么神奇的本领。生自读
生: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从书上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知道的)请你读一读。
(出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总能飞回远处。我想做一个试(shì)验(yàn)。)
原来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是法布尔------(齐:听说的),那怎么才能确定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生:要做个试验)
师:对,法布尔先生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听了,还要试一试,还要验证,这就叫试验。
(把“试”字放大)
师:那关于他的试验,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这个试验是怎么做的呢?
生:这个试验的结果,蜜蜂到底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
师:(出示:试验是怎么做的?法布尔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对呀,试验是怎么做的?法布尔从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这就是我们马上要研究的问题。
那我们就先在课文中去看一看,一起走进他的试验过程。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圈画出,他的试验是分几步骤做完的,开始吧!
3、汇报:你认为有几步?(3、4、5)还有不同意见吗
4、小组讨论:哟,那法布尔的试验到底是分几步做完的呀?咱们小组同学在一块讨论一下,交流交流意见,好吗?好吧,开始吧!
5、全班汇报:那有几步呀?(五步)老师这儿呀,有一个这样的表格,你能把法布尔这五步试验的步骤,尽量用简短的语言把它填进去吗?嗯,来,我们试一试,你来说?(出示课件五步)
第一步:捉蜜蜂(同意吗?老师跟你想的一样)
第二步呢?你来说?(做记号)同意吗?我也是这样想的。
第三步:放在纸袋里。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句子尽量缩短成三个字这样的小短语呢?放纸袋,你真聪明!
第四步:两里外
第五步:放蜜蜂
6、讲概括:你看看,我们把一个长句子缩短成了一个短句子,又从一个小句子里面,提炼出一个小短语,这样概括着法布尔的试验步骤,这就叫做概括。当我们用概括性的语言去表达事情的时候,往往能把一件事情说得更精准。你学会了吗?
7、说精神:
太好了,看看法布尔这五个试验步骤,你认为其中哪一步最关键?
生:我认为( )最重要,因为()。
还有不同意见吗?
哎哟,你们讲得太好了,那你看,法布尔做试验的时候,想到了这样重要的关键几步,你从这些重要的步骤里,对法布尔这个人,你看出了什么呢? (相机板书:细心、认真、思考)
生:我看出了(细心:因为如果不细心,就不会想到放进纸袋里。认真:一个粗心大意的人是想不出这样的办法做试验的。思考:事先想好步骤。)老师发现,你也很会思考?
8、默读说结果:法布尔用这样的步骤去做试验,最后验证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是呢?蜜蜂到底能不能飞回家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深入读文吧。那平时你们带着问题读课文的时候,习惯怎么读呢?(我习惯默读,因为默读可以边读边画边思考)这个方法真好,她不但给我们提示了一个好方法,同时还告诉了我们默读的时候该怎么做?就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圈画,画出来最后试验是什么样的结果!
9、汇报:什么结果?(有两只…….)还有什么结果?(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飞回来15只)哟,又飞来15只,那这两次的只数加起来,一共是多少只呀?
板书:2只+15只=17只
你从他的实验步骤里看出了什么呀?(那三只哪儿去了呢?)
是呀,那三只蜜蜂哪儿去了呢?我们把这个问题留到后面来解答,先来看看蜜蜂被放出来时是一派什么样的景象,(出示:那些被…….遥远的家呢?)谁来读一读?(抽读)
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你担心这些小蜜蜂吗?(担心)那你能把你的担心读出来吗?请你试着读一读。(抽读:他们飞得…..家呢)
我从她的朗读时听出了思考,你也来读一读。(抽生读)
我从他的朗读里听出了猜测,孩子们,让我们也做一次推测,你认为这些小蜜蜂能找到自己的家吗?(我认为找不到了,因为……..)
是呀,蜜蜂好像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出示:显红色词)文中有这样几个词:好像、几乎、大概,这是怎么回事呀,法布尔可是科学家,他说话怎么能这样含含糊糊的呢?(生:这时候的法布尔还不是科学家,还不能确定蜜蜂到底能不能飞回来)
是呀,他也不能确定呀,对于他无法确定的事,他就用这样表示猜测的词语:好像、几乎、大概,去准确地表达他的不清楚。
那孩子们,到这儿,你对法布尔又看出什么呢?(法布尔是一个很严谨的人)板书:严谨,哟,这个词你用得太准确了,你看,法布尔就用这样严谨的作风去研究科学。
最后,17只蜜蜂飞回来了,那三只蜜蜂哪去了呢?(1、它们可能在花丛中采了许多的蜜,倒在花瓣中睡着了。2、三只太累了,飞一会儿歇一会儿,第三天就回来了。3、风太大,吹迷路了)
师:(出示:尽管它们…….飞回来了)不管怎么说,那十几只小蜜蜂
生接: 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师:看,这群小蜜蜂多不容易呀!你能把它们的不容易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抽生读。
齐读:我们一块来读出小蜜蜂的坚强吧!
到这儿,你对法布尔的试验有结论了吗?(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那它辨认方向的能力靠的是记忆力吗?(不是)
靠的什么呢?抽生读(出示:蜜蜂靠的…….本能)
这事儿,法布尔能解释吗?他解释不了就如实地告诉大家,到这儿,你对法布尔,又发现了什么?(很诚实的人、实事求是)
1、小结精神:让我们来看看,法布尔做这个试验,这么细心,这么认真,做之前用心思考,整个过程又那么严谨,而且实事求是,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精神,它发现了昆虫身上很多的秘密,于是,才有了后面的《昆虫记》。
2、想看看里面还讲述了哪些昆虫的秘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记》。(出示:《昆虫记》配乐和图画课件)
解说: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翻书四页,再封面合起来《昆虫记》)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14、蜜蜂
细心
试验 认真
思考
2+15=17 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