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陶罐和铁罐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
4、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通过品读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描写的相关语句,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一、复习导入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预习课文,课文中有许多新的的词语,来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全部词语,学生先自读,师再指名朗读)
出示词语:
奚落 懦弱 轻蔑 羞耻 争辩 恼怒 流逝 宫殿 骄傲 荒凉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重点指导“懦弱”“、 轻蔑”、“ 奚落”“朴素”的读音)
自读-指读-小老师领读或开火车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那么请同学们看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展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想想这边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回答,然后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来。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叫几个学生回答,师最后总结归纳。
三、精读课文
1、师:由此看出课文讲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我们看看第一部分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晴同学们看动画视频。(播放陶罐和铁罐的动画视频)
2、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这个童话故事在开头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陶罐和铁罐,以及故事的起因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奚落铁罐,到底怎么在奚落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陶罐和铁罐间发生的几处对话,并标上序号(①、②……)(屏幕出示朗读要求)。
3、师:陶罐和铁罐有几次对话?(对话是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叫做一次对话)(生找4次)大部分学生找对了。
(1)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了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就是一次——?(对话)。
我们看看它们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展示第一次对话)
师:我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个对话,读完之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和陶罐(傲慢、谦虚)指导“谦虚”二字的写法:
师:大家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那么你能不能用傲慢的语气读读这个句子。傲慢给人的是一种怎样的语气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傲慢,从感叹和问号中感受到的。)那么你试着来也来读读这个句子,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傲慢些。(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比较着读中感受铁罐的傲慢。(请一生读,说说语气有什么不同,再试着读一遍,请生齐读)。
师指导第一次对话朗读。(同桌读、男女生角色交换读等)
师直接接上铁罐的话:
(2)展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
师:来,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让我们先来读读陶罐这时说的话。(出示句子)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
生:不允许。
师: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
③“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
师: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有感情地读四次对话,我们体会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了吗?让同学们自由说出然后师画出陶罐和铁罐。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1、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语气。读完一边后互换角色,再读一读。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2、全班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3、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五、感悟道理
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最后命运如何?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听老师朗读10——17自然段,(播放配音)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五、课堂小结:
师: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师: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与别人和睦相处)
六、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事情。
2、续编故事,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封信。
七、课下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八、教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短处 ) 易碎 坚硬 (长处)
(长处) 谦虚 傲慢 (短处)
一、复习导入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预习课文,课文中有许多新的的词语,来看看他们是谁。(课件出示全部词语,学生先自读,师再指名朗读)
出示词语:
奚落 懦弱 轻蔑 羞耻 争辩 恼怒 流逝 宫殿 骄傲 荒凉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重点指导“懦弱”“、 轻蔑”、“ 奚落”“朴素”的读音)
自读-指读-小老师领读或开火车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那么请同学们看看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展示课件)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想想这边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回答,然后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出来。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叫几个学生回答,师最后总结归纳。
三、精读课文
1、师:由此看出课文讲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我们看看第一部分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晴同学们看动画视频。(播放陶罐和铁罐的动画视频)
2、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师:这个童话故事在开头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陶罐和铁罐,以及故事的起因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奚落铁罐,到底怎么在奚落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陶罐和铁罐间发生的几处对话,并标上序号(①、②……)(屏幕出示朗读要求)。
3、师:陶罐和铁罐有几次对话?(对话是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叫做一次对话)(生找4次)大部分学生找对了。
(1)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了你说一句,他说一句,就是一次——?(对话)。
我们看看它们第一次对话。(出示课件展示第一次对话)
师:我请同学先自己读读这个对话,读完之后,请你们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和陶罐(傲慢、谦虚)指导“谦虚”二字的写法:
师:大家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那么你能不能用傲慢的语气读读这个句子。傲慢给人的是一种怎样的语气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傲慢,从感叹和问号中感受到的。)那么你试着来也来读读这个句子,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傲慢些。(指导朗读)
让学生在比较着读中感受铁罐的傲慢。(请一生读,说说语气有什么不同,再试着读一遍,请生齐读)。
师指导第一次对话朗读。(同桌读、男女生角色交换读等)
师直接接上铁罐的话:
(2)展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
师:来,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让我们先来读读陶罐这时说的话。(出示句子)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
生:不允许。
师: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
③“住嘴!”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何必这样说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
师: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通过有感情地读四次对话,我们体会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了吗?让同学们自由说出然后师画出陶罐和铁罐。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1、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语气。读完一边后互换角色,再读一读。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2、全班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3、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五、感悟道理
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最后命运如何?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听老师朗读10——17自然段,(播放配音)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六、课堂小结:
师: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也可以。
师:读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与别人和睦相处)
七、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想到了哪些生活中的事情。
2、续编故事,续写铁罐给陶罐的一封信。
八、课下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九、教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陶罐 铁罐
(短处 ) 易碎 坚硬 (长处)
(长处) 谦虚 傲慢 (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