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掌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运用“抓词句——用想象——悟心情”的方法体会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
3、在体会英子内心世界的过程中获得对“掌声”内涵的感悟,即: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爱、鼓励、尊重,主动关爱他人,也珍惜他人的关爱。
经过两年半的培养与训练,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听、说、朗读以及相互评价的能力;并能够通过的阅读,理解语言,感悟真情。课文情节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文章中多处对人物的描写,其中包含的人物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尤其学生平时感受更多的是别人对他们的爱,却很少能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缺少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理解英子的内心感受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抓住表现英子掌声前后神态动作的词句,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
感悟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理解“掌声”的内涵。
一、走近人物 初知情
1.出示人物剪影图片,学生交流第一课时对人物的初步认识。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意图:】本环节意在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对课文进行整体回顾。人物剪影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中。
二、走进人物 感悟情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了解人物特点。
2.交流感受,加深体验。
我们所认识的英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孩?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出示:英子是个( )的女孩。
(一)第一自然段
出示:[文本框: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生预设:
1.文静
2.自卑——抓住默默地、早早地、总是、最后一个 【点红】
师点拨:
(1)观察这些标红的词,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预设:害怕 自卑
(2)想象体验:每天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看其他同学游戏说笑的英子,天刚蒙蒙亮就要赶到学校而行色匆匆的英子,目送着一个个同学离开后才敢在暮色中回家的英子,她难道就喜欢坐在教室的一角,她的内心会想些什么呢?
她想和同学一起去做游戏。
她想能和同学们一样按时上下学。
她想享有和同学们一样的童年生活。
(3)引读体验:
是啊,英子本应该和我们一样拥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生活,到操场上游戏,到郊外散步,到公园里游玩。可是她却没有。因为她的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总是不愿意 ,不愿意 ,担心 所以,她总是默默地( ),早早地 ( )最后一个( )。文中用了一个词最能表现英子此时的心情?(忧郁,并板书)
(4)走进人物:现在的你面对着这样一个孤独、寂寞、无奈的残疾女孩,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教学意图:】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情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此外,抓住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特点,进行了阅读方法训练。
(二)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感受人物最终变化的结果。
过渡: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指名说。)
出示:英子是个( )的女孩。
2.谈感受
出示: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生预设:
(活泼、开朗)
3.对比朗读,形成质疑问题
出示:英子是个(忧郁、自卑)的女孩。
英子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生预设: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4.找到答案,聚焦掌声
出示信的内容(第五自然段)
[文本框: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5.找到描写掌声的句子,再次质疑
出示: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预设:
(为什么要送给英子掌声?掌声到底有什么作用?英子听到掌声会有哪些变化?)
【教学意图:】以上环节是对比人物前后表现,通过两次质疑,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引入对重点段落的学习。
三、关注内心 领悟情
1.再读课文,圈画人物表现的语句,揣摩心理
2.交流感受
出示:英子( ),因为 ( ) 。
重点点拨:
第一次掌声:
(1)出示:[文本框: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生预设:
英子立刻把头低下去、因为她很害怕。
英子犹豫、因为她很矛盾,不知是上还是不上。
英子慢吞吞地站起来、因为她心里拿不定主意。
英子眼圈红了,因为她很痛苦、无奈。
师点拨: 角色体验
英子,你为什么把头低下去了,因为我很害怕。
英子,你为什么犹豫,因为我很矛盾,不知是上还是不上。
英子,你( ),因为我( )。
【教学意图:】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她丰富的内心情感。
齐读。
(2)抓住变化,再识人物
但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生接读)
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点拨:
此时,你的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
出示:英子是个( )的女孩。
生预设:坚强、勇敢
【教学意图】:抓住人物表现的细节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3)感受掌声,了解含义
①依托情境,感受内涵
师创设情境:
是呀!看着这个讲台上坚强的女孩,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出示:我想对英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预设:
英子,只要有勇气,再难的事也可以完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
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掌声,这掌声代表了什么?(鼓励,关爱)
【教学意图:】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去感受掌声的深刻内涵。
②角色体验,深化内涵
出示:[文本框: 听到掌声,英子 ; 听到掌声,英子 ; 听到掌声,英子 。]
【教学意图:】通过这次角色体验,站在英子的角度去感受掌声对于自己的巨大作用,与人物的情感有了交融。
③师生分角色读。
【教学意图:】师生间的分角色朗读,可以促使学生再次走进人物的内心,边读边在头脑中再现当时的情景,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第二次掌声:
1.出示内容,交流体会
出示:英子( ),因为 ( ) 。
2.朗读体会,内化涵义
引读:英子此时充满了力量,勇气和自信,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3.前后对照,体会变化
出示: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学生关注相同的动作“一摇一晃”,体会人物不同的内心感受。
师总结:
正是这两次掌声让英子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自己的——鼓励、赞扬,它给了英子无穷的力量和勇气,让她变得自信,这掌声对英子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4.想象说话,再感人物变化
从那次故事会以后,英子会发生哪些变化?
出示:
[文本框: 以前,当同学们在积极发言时,她总是( ),而现在( ); 以前,当同学们在玩耍嬉戏时,她总是( ),而现在( ); 以前,当同学们在( )时,她总是( ),而现在( )。]
【教学意图:】通过想象说话,更能对人物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产生深刻的认识,同时渗透掌声的内涵,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回归整体,升华情
1.全文朗读,回味情感
2.教师点拨,升华情感
师点拨:
出示:
[文本框: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读到这儿,这掌声已不仅仅是鼓掌的声音了,它还是什么?(鼓励、赞扬、爱、友情、帮助……)
3.联系自身,强化体验
(1)交流别人给予自己的爱。
(2)交流自己给予别人的爱。
【教学意图:】通过回读课文,再次与文本接触,再次与人物进行心与心的沟通。通过揭示掌声内涵,使学生不拘泥于掌声的表象,更深层的领悟其内涵所在。在与文本进行情感共鸣的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行为。
五、回归生活,延续情
1.你认为“爱”还是什么?编首小诗
2.拓展阅读
板书设计:
掌声
鼓励
赞扬
自卑→害怕→犹豫→自信
爱